• 輕工產業集群向“高端引領”轉型


    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   時間:2025-08-20





    截至6月底,我國已建成33家國家級制造業創新中心

    輕工產業集群向“高端引領”轉型


      今年上半年,各地因地制宜,加快建設各具特色的產業集群。據央視《新聞聯播》報道,截至6月底,我國已建成33家國家級制造業創新中心,累計培育出80個國家級先進制造業集群、300個國家級中小企業特色產業集群和超1000個的各類省級特色產業集群,涵蓋新一代信息技術、高端裝備、新材料、生物醫藥等領域。


      特別是在輕工制造領域,今年以來,從東部沿海到中西部腹地,我國各地在加快建設特色產業集群的進程中,輕工產業集群正發揮著日益突出的作用。輕工制造覆蓋食品飲料、紡織服裝、家居用品、文體玩具等領域,既承載著龐大的消費需求,也具有鏈條長、帶動強、就業多的優勢。


      例如,在江蘇丹陽市,年產鏡片4億多副,約占全球總產量的一半,是全球最大的鏡片生產基地。單憑眼鏡,丹陽每年就創造出超過120億元的產值。如今,丹陽眼鏡探索出新賽道:驗光儀器實現國產替代,能夠完成以5度為階差的精準驗配;根據驗光數據,數據算法遠程生成專屬的鏡片曲面;智能裝備精細“雕刻”,制成定制鏡片,不同于傳統的統一屈光“版型”生產,定制鏡片如同量體裁衣一樣,根據每個人的眼球參數、用眼習慣定制生產,配鏡精度、舒適度相應提高,視覺質量明顯優化。


      在河南濮陽的臺前縣,這座年輕的豫東小城所生產的羽絨產品不僅遍布全國,在近年來更遠銷至全球數十個國家和地區。中國羽絨產量占世界羽絨總產量的85%,而臺前羽絨產量則占全國羽絨總產量的三分之一。“世界羽絨看中國,優質羽絨看臺前”。臺前縣的企業不斷提升科技創新能力,為羽絨產業的高質量發展注入了新動力。例如,河南省鵬達羽絨制品有限公司自主研發的復合式羽絨分毛機,改進了現有生產設備結構性和加工工藝,生產出90%以上的日本金標羽絨。


      輕工產業集群的價值,不僅在于產量大,更在于它能靈活吸納多元主體、快速響應市場變化。在“以舊換新”“國貨潮流”等消費趨勢帶動下,從廣東佛山的家電制造,到浙江義烏的小商品集群,再到江蘇南通的家紡之都,各地的輕工產業集群正加快數字化改造和品牌升級,形成了“傳統行業+智能制造”的新格局。


      輕工產業集群的升級離不開產學研用的深度融合。浙江、廣東、山東等地依托完善的產業鏈體系和豐富的人才資源,加快推進家電、家具、日用消費品、造紙包裝等細分行業集群建設。各地在優化生產工藝、引進智能制造設備、強化綠色低碳轉型等方面持續發力,同時通過建設研發中心、設計平臺,推動輕工產品向高端化、個性化、品牌化發展。


      政策的精準發力同樣是輕工產業集群提質升級的關鍵。圍繞集群特征實施財政補貼、信貸優惠、出口退稅等政策,可以幫助中小企業加快設備更新、開拓國際市場。在河南禹州的陶瓷產業集群,當地政府引導金融機構推出“陶瓷貸”,支持企業引進節能窯爐、自動化生產線,不僅降低了能耗,也提升了產品的一致性和穩定性。


      值得注意的是,輕工產業集群不僅服務國內市場,還在全球供應鏈中占據重要位置。無論是外貿出口中的紡織服裝、家用電器,還是跨境電商熱銷的文創玩具、廚具用品,都依托了國內成熟的集群化生產體系和完善的物流配套。隨著“一帶一路”沿線市場的拓展,輕工產業集群正迎來更多國際訂單,這對穩外貿、穩就業意義重大。


      當前,輕工產業集群正處于由“規模擴張”向“高端引領”轉型的關鍵期。未來,應繼續推動數字化改造、智能化升級和綠色化轉型,鼓勵龍頭企業牽頭組建創新聯合體,帶動上下游協同創新。同時,要以品牌建設為核心,講好中國制造的故事,讓更多輕工產品從“世界工廠”走向“世界品牌”。


      轉自:消費日報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35964

    www.色五月.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