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01月06日 02:17編輯:東方財富網
隨著國內經濟增速放緩和國外經濟的不景氣,讓中國這個“世界工廠”的名片不再如從前般閃耀,曾經作為“中國制造”中重要產業之一的紡織業,如今發展也遠不如以前那般紅火。愿意將危機拆解成“危”和“機”的人,自然明白危險是撞上的,躲不掉,而機會必須自己創造,是等不來的。因此,在這個危機四伏的年代,有人在苦苦煎熬、有人在苦苦思考、有人已一騎絕塵。經歷過不斷摸爬滾打漸成氣候的張氏紡織,就是在不斷探索過程中,殺出了一條血路。
人工成本的上升,是橫亙在國內很多紡織類企業面前的一道大難題,因為薄利多銷,是他們原來主要的競爭力。未雨綢繆的張氏紡織,早在掘得第一桶金時,便開始思考新布局。如今,本是傳統的勞動密集型紡織企業,廠房內卻鮮見穿梭往來的紡織工人,取而代之的是繁忙的機器,兩名工人就能照看20多臺機器。而張氏紡織目前正在積極打造的物品分揀中心,流水線上更是空無一人,全程機器操控。
維護好與客戶的關系,全力做好服務,則讓張氏紡織不愁銷路。張氏紡織以生產襪子等貼膚產品為主,但它主動為客戶承擔起分揀業務,由權威的第三方提供技術支撐,分揀業務受到客戶歡迎。張志偉坦承:“我們為客戶提供更多的服務,不僅能鎖定更多客戶,還能延伸我們的產業鏈和供應鏈。”如今,他們的分揀業務,已經從所有的服飾類產品延伸到百貨。
不斷延伸的產業鏈和供應鏈,讓張氏紡織越做越大,抵抗市場風險的能力越來越強,這主要仰仗于花重金建立的“張氏公司云計算中心”。張志偉說,“這才是我們目前的核心競爭力所在。”這些數據很關鍵,它們能顯示出不同產品的不同狀態——來了多少訂單、生產到什么程度、商品運輸到什么地方、商場里的銷售情況等等。張志偉說,他們公司的云計算中心,不僅是數據的采集,同時還涉及運行、分析和及時運用。
以襪業為主的貼膚產品,是張氏紡織做大做強的基石。不管市場風云如何變幻,張志偉清醒地認識到,依托襪業這一基石的選擇不能變,為客戶做好服務的宗旨不能變,適應互聯網社會的發展趨勢,才是企業立于不敗之地的不二法則。
隨著一帶一路國家戰略的不斷推進,國內紡織產業將迎來更多新的貿易機會。此時的紡織產業成了中國制造業謀求突圍的典型縮影,其所面臨的挑戰和困局,以及其所具備的能量和潛力,都會在當前這個轉型時期集中體現出來。當然,戲法人人會變,各有巧妙不同。張氏紡織的發展之路,或許能提供一點兒借鑒。
來源:經濟參考報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03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