綜合央視財經等媒體消息,從深圳的家電賣場發現,以前32寸的電視價格普遍在1000元內,而現在漲至1100-1200元,漲幅10%-20%。樂視電視也宣布年內第二次漲價,部分電視價格上漲100或300元。業內人士稱,隨著近兩年互聯網電視的崛起,傳統彩電零售均價跌至3020元,跌幅達10.2%,電視行業凈利潤攤薄。再加上,電視核心——面板七八月份漲價,帶動整個產業成本上升,彩電企業只能通過提價來彌補損失。
業內人士表示,原材料、大宗材料、人工成本等持續上漲,線路板、塑膠硅膠等漲幅超10%,令企業生產成本上漲;面板供應商調整生產線,尤其是韓國三星宣布將關閉占全球大尺寸面板產能4%的G7生產線,導致面板供求略偏緊,令面板價格報復性反彈40%。
數據顯示,11月份以來,43英寸、55英寸、65英寸等中大尺寸電視面板單月平均上漲10美元,液晶面板的價格占到電視整機成本的65%以上。
面對面板價格上升的壓力,部分互聯網電視品牌扛不住了。11月21日,樂視超級電視宣布產品將會漲價,部分產品上調100元,部分則上調300元,而原因則是面板的價格上漲。而這已經是樂視電視今年下半年以來第二次上調終端價格。
對于樂視電視率先宣布漲價,其他品牌的態度各有不同。同樣有漲價動作的是微鯨電視,據一份11月線下價格渠道通知顯示,微鯨電視從11月開始,對線上線下價格也進行上調,幅度在100元、300元等不同區間。
有分析指出,目前國內互聯網電視品牌在市場的零售額占比增至16%,數量近20家,但這些品牌普遍采用產品靠代工、銷售靠線上的運營模式,其無制造供應鏈的低價輕資產模式存在諸多弊端。當上游原材料發生價格變動后,其下游成本隨之增加,在補貼投入有限的情況下,企業資金壓力可想而知。
業內預計,未來液晶面板價格或延續上漲,對各大電視整機廠商來說都是大挑戰,國內電視產業或將迎來一輪新的洗牌。
對于這種漲價,業界也認為是正常現象,甚至有專家認為,明年彩電平均售價,預計相較今年第四季度還會高出15%~20%。除此之外,業界也幾乎達成共識,“樂視電視”一直以來標榜的“負利銷售”模式,隨著其近期資金鏈的緊張以及率先帶頭降價,也基本宣告結束。
多家彩電企業負責人都曾表示,今年面板漲價幅度頗高,這也給本來盈利能力就弱的彩電企業造成更大經營壓力,所以漲價也是被逼無奈。對此,產業觀察家梁振鵬指出,面板行業從去年至今年上半年虧損比較嚴重,面板企業達成同盟,在今年下半年開始漲價。而一臺液晶電視機成本70%以上是液晶面板,如果液晶面板價格有波動會直接影響液晶電視機的生產成本,這對電視整機企業成本的壓力影響明顯。
有行業人士建議,互聯網電視漲價最好不要只是簡單地對現有產品漲價,可以等老款產品庫存賣完后,通過生產新的中高端產品達到調整結構,同時實現漲價目的。所以,也有不少人士預測,接下來可能會出現互聯網電視逐步推出中高端產品,不過屆時互聯網電視的價格,自然也會跟著有所上漲。
來源:中國證券網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03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