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化行業日子難過寶潔收縮再進一步
香港業務交托予大昌華嘉,專家指日化國際巨頭要滿血復活尚待時日
黃金周原本應該是快消品的盛宴,但來自多個渠道的信息顯示,日化行業日子依舊不太好過。繼出售多個非核心業務品牌后,寶潔的收縮計劃還在進行中。美通社最新消息顯示,大昌華嘉已獲總部位于美國辛辛那提的國際消費品企業寶潔公司委任,負責在香港銷售和分銷寶潔旗下品牌的產品。大昌華嘉作為專注于亞洲地區,在市場拓展服務領域處于領先地位的集團,已于2016年10月1日開始為寶潔提供上述銷售和分銷服務。據南都記者了解,國際日化巨頭在大中華業績不佳現象,已經不是寶潔獨有。有消息稱,利潔時近期也已宣布了一項業務整合意向。
未來五年將繼續縮減100億美元支出
依照美通社的說法,大昌華嘉已為寶潔建立了一支80多人的專屬團隊,并指香港寶潔有限公司大中華區市場策劃與推廣部暨香港及臺灣總裁楊明康表示,期待能于未來為香港更多消費者提供寶潔現有品牌和新品牌的產品。
南都記者昨日多方聯系寶潔中國公關和傳播部公司事務總監,但無法聯系上相關人士給予置評。
但來自寶潔總部的消息已指,寶潔未來五年將繼續縮減100億美元的支出。
事實上,為了縮減成本和調節效能,除了和科蒂完成交接之外,寶潔還在調整更多工廠。今年早些時候,寶潔關閉了位于佐治亞州的一家織物護理工廠,以及一家位于波多黎各的玉蘭油工廠;并宣布將在2018年關閉并出售一家新澤西州的化工廠。
羅蘭貝格一份研究報告指,繼潤妍、激爽退市后,寶潔極少推出新的產品線,而其他品牌不斷推新瓜分細分市場份額,寶潔增速下滑嚴重,2015年出現負增長。該報告還指,2012年寶潔市場份額是14.0%,2015年的份額已經下降至11.6%。
“戰略誤判,低估了中國中產階層的消費能力,在中國消費者不斷追求消費升級和消費個性化的過程中,始終堅持平價和大眾化策略,致使原有中高端品牌的老化趨勢明顯,同時未能推出具有吸引力的新產品線。這使寶潔的市場份額在2008年之后不斷縮水,漸漸失去行業頭把交椅的王座。”羅蘭貝格的分析師如是指出。
巨頭復蘇艱難
與寶潔一樣,日化領域全球另一大巨頭利潔時,也被爆出即將采取“節流”措施。近日,有媒體報道顯示,杜蕾斯母公司利潔時家化中國有限公司將對銷售部與旗下銷售公司進行整合,并預計裁員500余人。
盡管早在1995年就進入中國市場,但截至目前,除了杜蕾斯、巧手、滴露之外,中國消費者對于利潔時的其他產品并不熟悉。
而公開資料顯示,作為利潔時衛生護理品牌的“接盤者”上海曼倫商貿有限公司于1999年在廣州成立,在2011年成為利潔時的合資公司,負責杜蕾斯、滴露、薇婷、爽健等品牌在中國區的代理業務,目前在全國覆蓋屈臣氏、萬寧、沃爾瑪、大潤發、家樂福、7-11等近10萬家終端店。
南都記者昨日未能聯系上利潔時家化中國市場相關負責人置評。不過,日化行業資深專家馮建軍表示,外資日化今年以來在中國市場表現糟糕已是公開的事實,為此,這些巨頭已經在壓縮市場費用。對外資公司而言,費用最高的兩塊一塊是品牌推廣,另一塊就是人工成本。以香港寶潔為例,以前是經銷制,此次請來大昌華嘉后,就改成了更為“經濟”的包銷制。
來源:南方都市報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03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