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三大白電巨頭齊掀并購潮 智能化戰略提速


    時間:2016-08-30





      近期,停牌半年之久的格力電器豪擲130億元收購珠海銀隆進軍汽車制造,在行業內引起了軒然大波。目前,業內對這樁收購案持分歧態度。


      環顧資本市場,近幾年,在產業升級轉型的大潮之下,中國的家電企業似乎并不甘于單純制造家電。今年以來,以海爾、美的、格力為首的三大白電巨頭的收購以及跨界并購可謂一路高歌。


      白電巨頭積極并購


      2016年以來,中國白電巨頭的表現堪稱驚艷。


      8月18日晚,格力電器發布公告,公司擬作價130億元收購珠海銀隆100%股權。收購完成后,珠海銀隆將成為格力電器的全資子公司,并納入格力電器合并報表范圍。同時,格力電器還增發100億元人民幣進行配套融資。


      資料顯示,珠海銀隆自2009年進行產業化投資,要打造的是以鋰電池、電動汽車動力總成、整車、智能電網調峰調頻系統的研發、生產、銷售、技術為一體的新能源閉合式循環產業鏈。


      8月23日,董明珠在珠海的重組媒體說明會上表示,格力收購銀隆,不是為了要造車,而是更看重銀隆在新能源和儲能方面的技術。董明珠說:“銀隆的電池可以10年不用投入一分錢,無論是高溫60度、低溫零下50度都可以運營,電池60分鐘充滿,絕不用擔心有起火的風險。這些都是很重要的產品質量條件,銀隆全都實現了。格力如果自己選擇開發新能源,投入的研發經費極有可能超過100億,且難以保證成果。因此收購銀隆是一舉多得。”


      在白電行業里,美的收購庫卡則受到業內認可。美的集團此前發布公告,宣布截至北京時間2016年8月4日,針對庫卡集團要約收購的額外要約期已經結束。本次收購所有流程結束后,美的集團將持有庫卡集團94.55%股份。在此之前,庫卡的第一大股東為德國私人持股工程企業福伊特集團,持股比例也只有25%。至此,美的有望完成對德國工業機器人巨頭的收購。


      據業內消息,機器人已經在美的空調制造系統規模化使用,并產生良好經濟效益。美的方面提供的數據顯示,2011年美的空調營收規模500億元,對應工人數量超過5萬人;2014年,美的空調業務營收規模接近700億元,對應工人數量下降至2.6萬人。這就是機器人替代人工帶來的效益。


      在收購庫卡之前,美的于今年6月底斥資33.2億元人民幣收購東芝白色家電業務80.1%的股權。在收購完成后,美的將獲得40年東芝品牌的全球授權及超過5000項與白色家電相關的專利。


      另外,海爾對美國通用電氣家電業務的收購也是一個重要案例。今年6月7日,海爾宣布以55.8億美元收購通用電氣家電業務,成為中國家電業最大的一筆海外并購。


      營收下滑謀求轉型


      窺一斑而知全豹。看三大白電巨頭們的財務報表,大概就可以了解整個行業在過去一段時間內的發展狀況。


      受市場持續低迷影響,三家白電巨頭出現近三年來的營收滑鐵盧。


      2015年,格力電器營業收入為977.45億元,同比下降29.04%;凈利潤為125.32億元,同比下降11.46%。青島海爾在2015年實現營業收入897.5億元,同比降低7.4%;凈利潤43億元,同比下降19%。美的集團2015年實現營業收入1384.4億元,在家電行業整體增速下滑的背景之下,同比微降2.28%;而凈利潤達127億元,同比增長21%。


      各家企業都對營收下降給出了不同的解釋,格力電器董事長兼總裁董明珠在今年4月曾在媒體表示,收入下降“不用慌”。她認為空調市場需要消化一下,而去年格力主動對空調價格進行調整,有的降價200元—300元,有的甚至降價1000元,因而影響了營收。青島海爾解釋稱,造成下滑較多的原因分別是同行低價競爭以及業務經銷模式調整。


      8月18日晚間,格力電器發布了2016年半年度報告。報告顯示,格力電器2016上半年實現營業收入491.82億元,較上年同期下降1.85%;實現歸屬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凈利潤64.02億元,較上年同期增長11.92%。值得注意的是,營收下降的情況有所收窄。


      報告期內,格力電器開始智能裝備的全面規劃布局,并選擇珠海、武漢、杭州、成都四地作為智能裝備主要研發或生產基地,現在格力智能裝備產品已覆蓋伺服機械手、工業機器人、智能AGV、智能倉儲、智能檢測、換熱器專用機床設備、無人自動化生產線體、數控機床等多個領域,超百種規格產品。


      目前,三家白電巨頭只有格力交出了半年報成績單,青島海爾以及美的集團均預告于8月31日披露半年報。


      根據中怡康一季度數據顯示,2016年家電行業整體仍然面臨較大的增長壓力,行業整體出現負增長。其中冰箱零售量下滑7%,零售額下滑8%;洗衣機零售量下滑5%,零售額下滑6%;空調零售量下滑12%,零售額下滑11%。


      智能化戰略提速


      家電行業的持續低迷促進三大白電企業加快轉型,就三大巨頭而言,其轉型各有各的路徑,但都離不開互聯網。


      海爾被公認為最早確立智能化觀念的企業。在2013年海爾就發布了“綠智能”趨勢。時隔一年,海爾就發布了U+智慧生活操作系統。據悉,U+平臺有七大生態圈,推動青島海爾從硬件銷售向“網器+應用+服務+平臺”模式轉型。數據顯示,2015年海爾生態圈的收入同比增長超過6倍。青島海爾表示,將從“傳統制造家電產品的企業”轉型為“面向全社會孵化創客的平臺”,致力于成為互聯網企業,為消費提供智慧家居解決方案。


      美的集團在白電業務的基礎上也推出了智能家居戰略,由空氣、水、食物與營養等多個生態圈構成。2015年美的明確了智慧家居、智能制造的“雙智”戰略。


      就連一直專注于制造行業的格力電器也將觸角的一部分伸向了互聯網。2015年,格力的智能電器產品,已覆蓋抽油煙機、嵌入式消毒柜、IH電飯煲、電壓力煲、燃氣灶等。此外,格力還建立起“e+e”智能環保家居系統。前不久大手筆收購珠海銀隆公司有利于公司進軍新能源和儲能領域。


      中怡康數據顯示,智能電視在2015年10月已經達到76%的滲透率,比2013年上升近30個百分點。但白電各類智能零售滲透率則都很低,其中空調為6.8%,冰箱為3.7%,洗衣機為5.2%。這一部分留白給了智能白電更大的想象空間。


      家電行業資深觀察家劉步塵認為,站在全球大格局下看,2016年上半年發生在美的、海爾兩大白電巨頭身上的三起大型國際并購,是一個可多角度解讀的信號。這很容易讓人聯想起30年前日本企業在全球市場的大規模擴張。因此有理由相信,中國白電產業已經走到一個臨界點,再往前走一步就是世界品牌。


    來源:證券時報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熱點視頻

    第六屆中國報業黨建工作座談會(1) 第六屆中國報業黨建工作座談會(1)

    熱點新聞

    熱點輿情

    特色小鎮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03583

    www.色五月.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