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家電賣場設互聯網電視專區 同場博弈中高端


    作者:陳學東    時間:2016-08-05





      互聯網電視品牌從線上走向線下,正在成為一種趨勢。不過此前大多互聯網電視品牌都是單獨展示的狀態,而上周末廣州蘇寧達鏢國際店開業,專門開辟了互聯網電視專區,一舉囊括了目前主流的六大互聯網電視品牌,市民在家電賣場中,不僅可以體驗六大互聯網電視品牌的產品,還能與傳統電視品牌產品同場比較,給消費者更直觀的選擇權。


      曾被認為“落后于時代”的線下店,


      正再次成為電視廠商的追逐對象


      互聯網電視新軍沖進電視行業,贏得了一定的市場份額,消費者對于互聯網電視品牌的青睞度也與日俱增。不過,隨著互聯網電視品牌的增多,市場競爭逐漸激烈。中怡康數據顯示,液晶市場線上增速走勢呈現“L”狀,從2012年的326%到2016年上半年的32%。


      當然,增速放緩,但總量仍在增加。截至2016年6月,行業內互聯網電視品牌達到18個,不僅數量上暴增,而且市場規模也有大幅增長。2016年上半年互聯網電視陣營份額達13.8%,首次超越外資陣營,成為第二大彩電陣營。


      然而,由于互聯網平臺的虛擬性,產品體驗成為互聯網電視持續發展的軟肋。


      中怡康黑電總經理彭顯東表示,隨著電商紅利效應的遞減,互聯網電視品牌在歷經初級的幾何式增長以后,也迎來增量瓶頸,“缺少產品體驗也已成為互聯網電視持續發展的軟肋,因此尋求線下體驗破局,成為它們的當務之急。”


      經歷過一陣互聯網化大潮后,曾被認為“落后于時代”的線下店,正再次成為電視廠商的追逐對象。


      PPTV電視事業部總經理常江曾說過,往線上發展的電視,發展到一定階段肯定要重新向線下走,“實體店帶來的用戶體驗模式,是電視這類家電需要的”,而配送物流、售后維修方面,相對電商,線下店更有著先天的優勢。樂視控股副總裁張志偉甚至認為,以后隨著線上增速放緩的趨勢加劇,最終線上渠道的占比很難超過30%,“電視品牌沒有線下店,一定不會成為主流品牌”。


      對互聯網電視品牌而言,線下店帶來的成本加劇還是讓廠商顧慮頗多。此前,小米電視負責人王川曾直言,由于線下成本較高,小米電視目前還是主要走線上渠道,但對一些成本較低的線下渠道不排斥。


      互聯網電視品牌“線下”新嘗試


      打造純線上平臺無法比擬的優勢


      事實上,早期電商方便快捷、價格低廉的優勢的確非常明顯,但隨著消費者消費觀念以及對體驗的越來越重視,線下實體店優勢進一步凸顯。互聯網+時代線上電商平臺和線下實體店互為補充和滲透,為消費者提供便捷的O2O體驗。


      在彩電的選購上,消費者從對產品價格的關注轉為對產品價值的關注,更加注重視覺體驗和內容消費。


      記者上周末在廣州蘇寧易購達鏢國際店的“悅視界”互聯網專區看到,這里陳列著包括PPTV、樂視、小米、酷開、微鯨以及CANTV等互聯網電視品牌的電視樣機,新穎的裝修風格以及醒目的互聯網電視品牌商標吸引了不少市民前來體驗。


      “這些電視以前只能在網上才能買到,沒想到在門店里也能看到了。”市民胡先生說,他打算買一臺70英寸左右的電視,之前也在網上看過樂視、小米、PPTV等互聯網電視品牌,但是由于商品價格較高,他又看不到實物,便有些猶豫。“我想還是到線下去看看有實物的品牌,這樣買起來比較放心。”與胡先生有著同樣想法的陸小姐也表示,在線下門店購買電視心里比較踏實。


      “消費者在線上已經對產品有了一定的了解,到門店之后,能夠親身感受到電視的功能,所以下單的速度也很快。”賣場工作人員表示。蘇寧廣州大區總經理顧蔚也告訴記者,“蘇寧易購門店有專業的彩電導購員,他們能準確、清晰地告訴消費者,產品的各種功能,消費者還能夠獲得親身體驗。”


      據悉,在蘇寧易購云店,消費者即可完成提貨、換件、售后等一系列服務,享受更加便捷的服務體驗,這是純線上平臺無法比擬的優勢。


      隨著體驗店形式的增多,


      線上線下的界限將逐漸模糊


      事實上,無論是互聯網電視,還是國產、合資品牌,依靠原有的銷售方式,消費者很難在產品上找到興奮點,需要接入更多的地氣。


      “蘇寧易購‘悅視界’專區是互聯網電視產品走入線下的一種O2O新模式。”一位從事多年家電銷售的業內人士表示,蘇寧易購“悅視界”探索模式如果走好的話,將會迎來業內一場效仿熱潮。


      從這兩年互聯網電視的銷售業績來看,互聯網電視品牌主要以中低端市場為主,屏幕尺寸多在50英寸以下,而對于60英寸及以上的中高端大屏幕電視銷量卻持續低迷,重要的原因就是體驗不足。隨著消費者的消費理念和需求不斷地變化,大家更注重對商品的體驗。


      為了破解互聯網電視產品無法落地供用戶體驗的瓶頸。在O2O模式的大環境下,把中高端互聯網電視落地線下,將產品帶到消費者身邊,有效地避免互聯網企業盲目到線下開店的尷尬。


      互聯網品牌電視的殺入帶給傳統品牌市場短期的陣痛,同時這一痛也恰好說明了一些問題,猶如鯰魚效應般的電視圈正在經歷一場盛大的轉型。也可以說是原本兩條方向上的敵人在某一個瞬間開始匯聚,走同一條道路。在內容,技術以及發展上都逐漸開始了相同的路徑規劃,同質化的產品節奏開始盛行。


      常江斷言,隨著體驗店形式的增多,線上線下的界限將逐漸模糊,最終可能就不再會有“互聯網電視”的說法,“以后可能就只存在智能和非智能的區別,行業比拼會回歸到體驗上,互聯網概念會有所沉寂”。


      酷開CEO林勁進一步肯定了這種論調。他毫不諱言地稱,線上線下最終會相互融合,“單一渠道不會長久,對走線上和走線下的廠商都一樣”。(陳學東)

    來源:新快報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熱點視頻

    第六屆中國報業黨建工作座談會(1) 第六屆中國報業黨建工作座談會(1)

    熱點新聞

    熱點輿情

    特色小鎮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03583

    www.色五月.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