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紅木家具生產銷售進入新常態


    時間:2016-04-19





      在日前召開的中國紅博會期間,舉辦了一場“中國紅木家具發展大涌論壇”,這場紅木行業的高端思想盛宴揭開了紅木家具發展中的硬傷和短板,也指出了行業未來的走向和出路。論壇上,紅木行業協會領導、專家學者和業內人士各抒高見,為紅木行業發展把脈。他們認為,近幾年來,紅木資源日趨緊張,消費動力越來越不足,中山正在進行的紅木產業調整轉型升級的路子是正確有效的,未來行業還要做足功課,挖掘潛力。讓傳統家具在新常態下穩健發展


      中國家具協會理事長朱長嶺表示,“2016中國紅木家具大涌論壇”為紅木家具產業發展助力,為全國紅木家具行業提供信息。同時,分析形勢,增強信心,提供方法,指明方向,使我國傳統家具在新常態下持續、穩定、健康發展。“


      但他指出,雖然紅木家具產業的發展達到了新高度,但其存在的問題也正在顯現,如紅木資源日趨緊張,材料綜合利用率不高,市場還不夠規范,企業缺乏明確的發展方向,管理水平普遍偏低,企業創新力度不足,產品較為單一等等。尤其是近兩年,受國家宏觀調控政策的影響和市場高端消費的萎縮,紅木家具消費動力不足,紅木原料進口與成交價格逐步回歸,紅木企業去庫存壓力、資金周轉壓力很大。在經歷了多年的快速發展后,與家具行業整體發展情況一致,紅木家具產業也進入到深度調整期,行業亟需結構調整和轉型升級。


      相關數據顯示,我國紅木行業所需原料幾乎全部依賴進口,其中“南洋”地區和非洲地區分別是我國紅木資源進口第一和第二大來源地,2014年,我國上述地區累計進口紅木205.56萬立方米,同比增長71.87%;總金額達26.39億美元,同比增長91.24%。紅木材料的大量進口,引起國際有關方面的關注。


      具體來看,從“南洋地區”進口紅木達115.17萬立方米,占進口總量的56%,從非洲地區進口紅木達87.24萬立方米,占進口總量的42%,從中美洲地區進口紅木3.16萬立方米,占進口總量的2%。我國從“南洋地區”進口紅木比重最大,但隨著該地區內各國收緊或禁止木材出口政策,使得該地區紅木原木出現大幅下滑,從2014年下半年開始,我國從非洲地區進口紅木原木超過“南洋”地區,非洲地區成為我國紅木原木最大來源地。從進口類型來看,受原產地國木材出口政策的影響,原木進口下降,板材進口上升。


      近年來,有些紅木資源的一些樹種瀕臨滅絕。國際動植物保護組織及有關國家加大了對紅木資源的保護力度,限制或禁止紅木資源貿易。對紅木家具用材形成制約。雖然目前我國已引種部分樹種,并在云南、廣東等地人工種植,但因其生長周期長,人工種植成材率偏低,使得社會營林的積極性不高,短期內不會發揮作用。面對紅木資源的稀缺,研究行業用材的戰略,合理用材,減少資源浪費是紅木行業的出路之一。


      行業進入調整轉型期


      由于國內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2015年1-11月,我國紅木原材料進口量與進口額同比均下滑60%左右。從紅木原材料全年走勢來看,說明紅木家具生產銷售也進入了新常態。從行業統計數據不難看出,2015年行業整體步入深度調整期。


      紅木家具產業由此將進入轉型升級細分的階段,紅木家具市場將出現價格回歸,風險與機遇并存的狀態。市場已經出現一些品質較低,技術優勢缺乏,沒有清晰目標和市場定位、沒有品牌和營銷體系的企業被淘汰出局的情況。同時,由于房地產與高端消費市場的收縮,市場需求持續低增長。受諸多利空因素影響,紅木家具生產狀況也明顯減低,原材料經營者大多以讓利方式回籠資金。在市場觀望情緒作用下,市場交易依舊難有改觀,前一階段帶來的材料庫存將繼續對紅木市場產生影響。


      在行業調整的轉型期,質量過硬的產品和有影響力的品牌以及制作精良的精品紅木家具將會更多的獲得市場的認可。近年來,購買紅木家具的消費者在文化層次和綜合素養上顯著高于以往,對家具品質的要求明顯提高,消費觀念也日趨理性。優勝劣汰,適者生存的市場經濟法則,將會充分展現。


      根據有關統計數據,2015年全年,我國紅木家具行業的企業有上萬家,總產值大約有1000億元左右。中山大涌、中山三鄉,江門新會、江門大江,福建仙游,浙江東陽等都是在國內有代表性的產業聚集地,形成了生產、營銷、交流的平臺。


      指明未來發展方向


      關于紅木家具的發展方向,北京林業大學教授林作新認為,目前紅木家具使用的榫卯結構,大部分用手工,少部分用機器,人工費非常高,高達300-600元/天,因此成本非常高,且制作工藝水平參差不齊。工人的平均年齡,應該在50歲左右,預計10年之后,難以找到手工制作榫卯的木工。因此,我們就必須從現在開始向數字化加工技術方向發展。數字化加工技術是利用電腦軟件、網絡和數據庫,先對產品進行加工設計,然后將這些設計的工藝數據,傳遞到機器設備,實現全程數字化和自動化的生產制作,工人工資成本降低,精密度也更高。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市場經濟研究所所長任興洲認為,經過幾十年的發展,紅木家具發展進入到新常態,即從數量的快速擴張向品質提升階段轉變。隨著經濟下行和市場消費增速回落,近年紅木成交回落,價格下滑,出口下降。紅木家具產能過剩問題凸顯出來,掙快錢的時期已過去,整個行業面臨去產能也是紅木家具行業面臨的任務。去庫存,減少低端產能,促進產業升級勢在必行。


      紅木家具“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需要解決適應市場需求問題,消費結構調整。隨著消費群體結構的變化,紅木家具消費群體也在變化。70后、80后、90后成為未來消費主要群體,如何讓新群體愿意買、一部分人有能力買,也是調整的一部分。


      中國人民大學文化創意產業研究所所長金元浦表示,紅木家具發展到現在,紅木文化依然是小眾圈,懂的人買不起,不懂的人可以欺瞞天下,以獲暴利,要實現紅木家具產業的可持續發展,必須讓紅木文化成為大眾圈。

    來源:消費日報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熱點視頻

    第六屆中國報業黨建工作座談會(1) 第六屆中國報業黨建工作座談會(1)

    熱點新聞

    熱點輿情

    特色小鎮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03583

    www.色五月.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