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化纖產業"十三五"著重結構調整


    作者:何曉曦    時間:2016-02-18





      截至2015年11月,我國國內化纖產量4422萬噸,超過2014年全年產量,同比增長19.8%,累計增長12.7%。“十二五”期間,化纖產量年均增速目標為9.2%,但我國化纖產量實際增長比預期快,2014年底就完成了預期增長目標。


      業內人士認為,化纖行業在量上雖然完成了”十二五”規劃目標,但供需結構仍不匹配,量的快速增長與終端需求的增長無法正常接軌,因此未來行業仍要進行結構性調整。


      “我國化纖行業‘十二五’規劃目標已經提前完成,尤其是在量的增長上的各項指標提前兩年超額完成。”中宇資訊分析師劉洋表示,截至2015年11月我國國內化纖產量已達4422萬噸,超過2014年全年產量,同比增長19.8%,累計增長12.7%。”十二五”規劃期間,化纖產量年均增速目標為9.2%,但我國化纖產量實際增長比預期快,在2014年底就完成了預期的產量增長目標。


      劉洋認為,化纖行業在量上雖然完成了”十二五”規劃目標,但供需結構仍不匹配,量的快速增長與終端需求的增長無法正常接軌,因此未來行業仍要進行結構性調整。


      調整行業增長目標


      “十三五”規劃對化纖行業提出的目標是產量達到5500萬噸。相對于2014年的4390萬噸產量來說,下一個五年規劃中化纖產量的增速將逐步降低,預計保持在年增速3.6%附的水平。劉洋表示,這一目標的完成對于“十二五”期間高增長的化纖行業來說是較為容易的。另外,“十三五“規劃對化纖加工量的預期目標定為5130萬噸,年均增速3.4%,計劃在2020年化纖占國內紡織纖維加工總量的比例達85%。從“十三五”規劃對化纖行業設定的量的增長目標看,未來五年內將不會有過多的增量釋放,因此量的增長將不是化纖行業未來主旋律。


      結構優化目標調整


      “十三五”規劃對化纖行業提出的目標是產品差別化率提高到65%,高性能纖維有效產能達到26萬噸,全行業新產品產值比重從目前的20%提高到28%以上,生物基有效產能達到106萬噸。從上面幾點來看,針對化纖行業提出的新方向可以概括為綠色、高性能、差別化。在已經完成量增目標的前提下,下一個五年化纖行業的主要目標是有質的飛躍,因此目前我國應加速淘汰落后產能,對更加具有競爭優勢的多樣化、差別化纖維擴大份額。


      調整綠色發展目標


      另外,“十三五”規劃對我國化纖行業的綠色環保要求也提出了新目標。到2020年,主要污染物排放總量下降10%,其中化學需氧量排放總量下降10%,二氧化硫排放總量下降10%。再生化纖循環利用率提高到30%,生物基原料替代率提高到2%以上。這一目標的實現將要求未來5年化纖行業勢必轉變老舊的發展思路,比如沿海及沿江部分水污染、土污染較為嚴重的地區必須遵循環保綠色發展的道路,防止出現先污染后治理的現象。這對化纖行業的綠色發展也提出了新的要求,中宇資訊分析師預測,“十三五”時期我國將進一步完善對環保的各項治理措施,各種針對治污降排的指標也會陸續出臺。


      化纖可持續發展觀


      據劉洋分析預測,“十三五”時期我國化纖原料主打產品將不局限于滌綸、錦綸、腈綸、氨綸等常規化纖原料,像目前大力提倡的竹纖維、生物纖維、牛奶蛋白纖維等勢必逐步提高市場占有率。而對于常規化纖原料來說,降低成本、優化產業格局將是“十三五”的主要發展方向。


      多數化纖原料與原油存在強烈關聯性,因此未來化纖行業的產業定位必然仍需以原油為基礎,看準原油走向行業才能把握正確方向。依照我國對未來5年原油走勢的展望,預計2020年前國際原油將處于中低位震蕩徘徊的常態。在化纖行業中九成以上的化纖原料將原油作為原材料,因此降低對原油的依賴是一大目標,這與我國今年提出的化纖行業“十三五”目標是高度一致的。


      未來5年將我國打造成化纖強國是最終目的,而在此過程中,需要提升化纖工業的核心競爭力,提高化纖工業的國際化經營能力和水平,構建競爭新優勢。(何曉曦)


    來源:國際商報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熱點視頻

    第六屆中國報業黨建工作座談會(1) 第六屆中國報業黨建工作座談會(1)

    熱點新聞

    熱點輿情

    特色小鎮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03583

    www.色五月.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