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紡織行業升級優劣棉花需求分化加大


    時間:2016-01-04





      臨近年末,回望今年國內棉花市場,不論是7、8月份新疆高溫造成的棉花產量和質量雙降,還是內外棉價差持續縮小,都無法阻止新棉價格陰跌。關鍵點主要在于紗和終端紡織品服裝需求的雙重下降。


      當前,國內市場認可的雙28及以上優質棉產量和占比下降,截至目前,新棉中28-32mm僅占檢驗總量73.96%,馬克隆值C2級占檢驗總量的38.53%,而去年這兩項指標分別為86.37%和14.68%。


      以滌綸短纖為例,其價格走勢受國際原油價格下跌影響顯著,滌綸短纖價格已經跌破2008年低點并繼續下探,純滌紗庫存壓力增大,降價促銷普遍存在,棉滌價差由5月初的5400元/噸攀升至當前的6600元/噸,滌綸短纖對棉花替代增加,混紡紗成為紡企轉型的選擇。此外,快時尚服裝品牌受到消費者青睞,與傳統的慢時尚服飾相比,其布料中化纖材質比例很高,這也是棉花消費萎縮的原因之一。


      進口紗自2012年起呈爆發式增長,由2011年的90.3萬噸,躍升至2012年的152.6萬噸,2015年1—11月進口紗數量已創下歷史新高215.9萬噸。進口紗的價格優勢一方面來自原材料棉花和紡織企業人工成本低,另一方面受益于出口國的貨幣貶值。


      未來人民幣貶值是大概率,隨著內外棉價差進一步縮小,進口紗原料成本優勢會降低,但是東南亞紡企的人工成本將長期大幅低于我國。


      國內紡企由于產業升級,產品結構調整,主流產品越來越趨向精梳中高支,對優質棉花的需求增加,劣質棉花銷路變窄。此外,由于進口棉配額延續89.4萬噸的限制,內外棉價差持續縮小,截至上周五,CCI指數3128B級與FCI指數M級1%關稅下折人民幣價格的價差只有1329元/噸,外棉價格優勢下降。因此,國內有限的優質棉用于生產中高支等利潤較好的品種,劣質棉花供大于求,優劣棉花需求分化明顯。


    來源:豬價格網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熱點視頻

    第六屆中國報業黨建工作座談會(1) 第六屆中國報業黨建工作座談會(1)

    熱點新聞

    熱點輿情

    特色小鎮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03583

    www.色五月.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