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9月1日起,國家將對兒童安全座椅產品實施強制性3C認證,未獲得3C認證證書和未標注3C認證標志的機動車兒童安全座椅,將不得出廠、銷售、進口或者在其他經營活動中使用。這是繼上海、山東、深圳將兒童強制使用安全座椅寫進地方性條例及法規后的一項國家強制性法規的出臺。
然而,兒童安全座椅的質量安全風險依然不容忽視。2015年第二季度,深圳檢驗檢疫局工業品檢測中心共受理進出口汽車兒童安全座椅檢測9批,結果顯示均為不合格。不僅如此,記者近來調查發現,一些兒童安全座椅品牌明明是地地道道的“中國制造”,卻故意披上“洋裝”混淆市場。
國產品牌愛穿“洋衣”
記者前不久走進在上海舉辦的中國孕嬰童展安全座椅展廳,如果不說,很難判斷這是在中國舉辦的展覽:放眼望過去很少有中文,從品牌名稱、身世等來看,大都“洋”氣十足。
在展出的數十個安全座椅品牌中,除了Kiddy、Britax等國外知名品牌外,“意大利奢華”,“源于英國”,“德國工藝”,“意大利品質”等等,記者看到有不少品牌都在宣稱自己有英國、法國、意大利等“血統”。
“我們老板在英國注冊了品牌。”一家寧波兒童安全座椅生產商的渠道經理告訴記者,不過產品從設計到生產加工,都是在國內完成的。“消費者更信任國外品牌,而且洋品牌的售價也會更高。”
這種“包裝”并非個案。例如一家名為西德樂寶的品牌在其官方旗艦店上宣稱是“源自歐洲的至臻品質,是世界兒童用品行業的重要成員之一,擁有歐洲多年傳統的品牌特質,現將汽車兒童安全座椅概念從歐洲引入中國”,但記者追問后則改口說,“是德國工藝,中國制造”,并非“歐洲品牌”。
另一家Bolinky品牌的客服,一開始自稱是“意大利品牌”,其官網上也多處掛出意大利國旗的三種顏色,但在記者一再追問后改口稱,“是意大利團隊設計,在寧波生產,在意大利也沒有公司。”
業內人士認為,和奶粉等母嬰用品一樣,安全座椅的消費群體,對洋品牌的信任度更高,這也催生了大量的“套牌”。“也就是在國外注冊一個公司,取個洋名字,再將自己的品牌套進去,這樣能售出更高的價格。”一家兒童安全座椅生產企業負責人說。
“包裝”為賣高價
2012年國家關于《機動車兒童乘員約束系統》的發布與實施,加強了關于對兒童出行安全的法律保護。曾有機構預估,兒童安全座椅國內外總銷量約為1000萬個。如果中國一旦立法強制使用兒童安全座椅,每年這一市場需求量將增至1200至1500萬個。
“為了孩子”已成為越來越多的家庭購買汽車的主要原因,隨著年輕一輩的父母對兒童乘車安全的意識逐漸提高,兒童汽車安全座椅的市場前景也變得非常樂觀。好孩子集團首席執行官宋鄭表示:“隨著人們對兒童安全乘車的安全意識提高,兒童安全座椅的市場可能會爆發式增長,預計未來中國的市場汽車安全座的容量有望超過2500萬個/年。”
據了解,目前全國兒童安全座椅的生產企業約有300家,價格從一兩百元至四五千元甚至上萬元不等。而上述渠道經理告訴記者,國產安全座椅的市場價在1000元左右,但國外品牌的價格往往高達兩千元以上,在成本沒有顯著差距的情況下,包裝為“國外品牌”的利潤差別很大。
在展會上記者也發現,某款國產安全座椅的拿貨價格為200到400元,市場售價在1200元左右;而另一款進口產品拿貨價為1000元左右,市場售價高達2500元,業務經理表示,如果在實體店里銷售,甚至可以標到3000元以上。
有業內專家認為,雖然這種繞道國外、注冊品牌和公司的方式并沒有違規,但如果在宣傳上故意混淆則涉嫌欺詐。
“我們是佛山的一家企業,也一直在佛山生產。以前是幫別人代工,后來申請了自己的品牌。但隨后一家企業形象策劃公司和我們說,這樣價格賣不上去,企業形象也很難高大上。”一家玩具和安全座椅生產企業相關負責人說,后來公司就在英國用同樣的名字和品牌注冊了一家企業,還派駐了幾個人在英國。
記者通過佛山市工商部門查詢發現,這家企業成立于2009年;而英國工商局網站信息顯示,其英國企業成立于2014年9月12日。然而,在其宣傳冊上卻大方宣傳,公司“源于英國”,“英國XXX嬰兒玩具有限公司”是授權商,本來的佛山公司成了“生產商”。“其實英國雖然只有兩三個人,但運營成本還是挺高的,我們后面也打算撤回了。”上述負責人說。
一位業內人士還告訴記者,不僅是品牌要披上“洋”皮,有時候即使是真的國外品牌,也有可能存在產地造假。例如,有些國際大牌一部分產品是國產、另一部分是進口的,但在店里賣的時候就可能冒充,將不是進口的產品也偽裝成“原裝進口”,卻提供不出進口的報關單。
還需加強市場抽檢力度
從9月1日開始,國家對汽車兒童安全座椅進行強制的3C認證,這也意味著,擁有數百個品牌的市場將面臨洗牌。但業內人士表示,3C認證只是一個入門門檻,對于兒童安全座椅品牌宣傳上的混亂,還需加強監管和抽檢力度。
“目前網絡銷售渠道是比較難于監管的領域,也還需要監管部門思考設計有效的方法,去加強網上銷售產品的質量監管。”上海機動車檢測中心被動安全檢測試驗技術研究所副所長于峰說。
業內人士認為,強制認證實施后,政府需要加強市場抽檢的力度。“認證的問題在于,你怎么才能判定企業最終生產的產品,和送去檢測認證的產品執行了同樣的標準,有沒有偷工減料?”一家國際安全座椅廠商相關負責人說,如果為了通過認證,會采取好的材料去做送檢產品,或者把知名企業的樣品買回去重新拼裝,就可能出現漏洞。
專家建議,消費者在購買兒童安全座椅時,不能光憑價格來判斷座椅的質量,也不要盲目相信“洋品牌”、圖“洋氣”,而且3C認證碼可以在官網上查詢生產企業等具體信息。同時,還可引導國內的第三方評測機構多做試驗,幫助消費者進行判斷。例如歐洲業內認可的第三方檢測機構ADAC,就不會公布安全座椅廠商送檢的成績,自己抽檢的樣品成績才是可以公布的,按照分值進行打分。“相當于門檻之外,又有一個第三方的考評體系。”
此外,同濟大學汽車學院講師陳君毅認為,我國現在使用的3C認證是參照歐洲ECER-44的標準制定的,而目前歐洲正在逐漸用ECER-129標準替代上述標準,其在后向式安全座椅的使用年限、側面碰撞等指標上更為嚴格。“我國的標準現在經歷了從無到有,未來還應經歷從有到嚴。”
來源:經濟參考報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03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