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大變強”,中國輕工業正在邁出關鍵的一步——8月7日,由國家“制造強國建設領導小組”和“制造強國建設戰略咨詢委員會”牽頭,針對《中國制造2025》中的具體內容,敲定了部門分工規劃。這也意味著,《中國制造2025》正在從一紙規劃逐漸進入到落實階段。
對于中國輕工業來說,《中國制造2025》的貫徹落實有著格外重要的意義:
一方面,我國的鐘表、自行車、日用陶瓷、鞋、鋼琴、農地膜等百余種產品的產量位居世界第一;培育出了海爾、格力、茅臺等享譽國內外的中國制造品牌;一批關鍵共性技術也獲得突破,特別是制筆行業,從筆頭到墨水,再到生產設備,都掌握了自主知識產權。
另一方面,中國輕工業面臨的形勢依然復雜嚴峻,國際金融危機導致全球經濟需求不足,增長乏力;產品結構不合理,技術創新和品牌影響力不強,導致了產品同質化嚴重、部分產能過剩,亟需調整升級、轉變發展方式。
貫徹落實《中國制造2025》,有助于輕工業在增速換擋時期、在新常態下堅定信心,加快結構調整,強化創新驅動,努力開拓市場,引導和創造需求,保持平穩較快發展;更有助于輕工業著眼于今后十年,開拓進取,整體邁向中高端,并在2025年開始邁入世界輕工強國之列。
《中國制造2025》提出了九大任務:提高國家制造業創新能力、推進信息化與工業化深度融合、強化工業基礎能力、加強質量品牌建設、全面推行綠色制造、大力推動重點領域突破發展、深入推進制造業結構調整、積極發展服務型制造和生產性服務業、提高制造業國際化發展水平。要切實完成好九大任務,輕工業的擔子更重、任務更艱巨,是在走工業2.0、3.0、4.0并聯式發展道路,而且還會貫穿整個過程的始終。要致力于打造整個產業鏈的4.0升級版,將智能制造、智慧制造和“互聯網+”融入到全產業鏈。
更值得關注的是,《中國制造2025》并不只是發展十大重點領域,而是要達到制造業水平的全面提升。這意味著,中國輕工業所涵蓋的諸多消費品行業,都將面臨新一輪的智能升級,具體到細分行業下一步的發展規劃,則將圍繞《中國制造2025》總綱領,以“十三五”規劃的形式陸續出臺。
實際上,輕工各行業早已行動起來,“十三五”規劃工作緊鑼密鼓展開,轉型升級、提質增效成為今后輕工各行業發展主線。從今日開始,本報刊發“貫徹‘中國制造2025’描繪輕工業‘十三五’”系列報道,關注輕工各行業的轉型發展方向和思路。
來源:消費日報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03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