輕工企業應主動適應新常態,抓住“一帶一路”與自貿試驗區所引領的新一輪高水平對外開放的契機,繼續提高出口產品的附加值,更加注重出口質量和效益,提升綜合競爭優勢。
2015年1~2月,我國輕工工藝品進出口累計總額達1259.2億美元,同比增長10.6%,高于全國進出口增速13個百分點。其中出口總額1067.4億美元,占全國商品出口額28.9%,同比增長18.4%,高于全國出口增速3.4個百分點。進口總額191.8億美元,占全國商品進口額的7.7%,同比下降19%。
出口市場向多元化發展
市場結構進一步優化,新興市場出現新動力。2015年,中國輕工工藝品對美國、歐盟和日本出口同比增長25.6%、20.2%和0.4%,對美歐日三大市場出口占比合計達47.9%。新興市場方面,對東盟、中東和非洲同比增長分別為55.2%,26.9%和61.3%,其中出口增長表現搶眼的國家有新加坡(95.5%)、菲律賓(76.4%)、越南(57.2%);對金磚國家出口增速有所放緩,對巴西出口同比增長1.3%,對南非出口同比增長0.9%。美歐日傳統市場仍是我國輕工工藝品最大的出口市場,我國出口市場開始向多元化發展,國際市場結構進一步優化。
一般貿易增長迅速,加工貿易降幅明顯。輕工工藝品一般貿易出口金額累計725.9億美元,占出口總額的68.0%,同比增長28.78%;加工貿易出口金額為223.4億美元,占出口總額的20.9%,同比下降14.78%。
東部地區占比下降,中西部地區出口增長迅速。東部地區出口占全國輕工出口總額的77.9%,除遼寧和海南出口同比下降顯著外,其他省份均保持增長;中部地區占出口總額的8.4%,湖南出口同比增長335.9%,拉動中部地區增長;西部地區占出口總額的13.4%,出口增長迅猛,重慶和云南大幅增長,同比增長177.5%和180.9%。
民營企業是穩增長主力軍,國有企業增速企穩。輕工工藝品出口企業共13.03萬家,同比增長8.8%。其中民營企業出口金額670.1億美元,同比增長27.12%,占出口總額的62.77%;三資企業出口金額316.3億美元,同比增長4.0%,占出口總額的29.63%;國有企業出口金額78.8億美元,同比增長13.9%,占出口總額的7.7%。
大宗商品出口普遍增長。除珠寶首飾和抽紗為負增長外,其他大宗商品均有10%以上增幅,陶瓷、玩具和家具增幅分別為66.1%、32.5%和32%,珠寶首飾和抽紗同比分別下降56.1%和2.7%。
出口企業國際競爭力減弱
傳統市場回暖但前景仍不樂觀,新興市場出口后勁不足,國際市場需求萎縮。以美國為代表的發達經濟體經濟雖呈現不同程度的復蘇,但增幅緩慢,世界經濟乍暖還寒,能否持續樂觀仍需觀望。新興市場是我國外貿出口新增長點,但由于其經濟基礎相對薄弱,更容易受到國際資本、國際經濟金融政策以及國內政局影響,烏克蘭等地區熱點問題此起彼伏,為世界經濟復蘇蒙上一層陰影,導致訂單來源不穩定,國際市場需求低迷。
出口綜合成本高企,國際競爭力減弱。我國輕工企業大多為勞動密集型中小企業,勞動力、土地等綜合成本不斷上升,削弱了傳統輕工產品以成本價格為優勢的國際競爭力,進一步壓縮中小企業微薄的利潤。一些生產企業人工成本幾乎占到整體生產成本的一半,除了逐年上漲的人工成本,這些企業還背負著技工老齡化與后繼無人的困難,傳統人力優勢逐漸縮小。
貿易便利化水平各地參差不齊,仍有改進空間。同一商品出口退稅在各地認定標準不一給企業造成不便。一些商品及其外包裝的出口均可退稅,而這些商品可在當地海關進行退稅,外包裝則不允退稅。部分企業只能選擇異地報關,造成了不必要的麻煩。另有部分企業反映,海關查驗頻次增加、船公司增加人民幣收費項目,對企業的出口也造成了一定的影響。目前許多輕工企業處于有單不敢接、生產無工人的困境。這都大大削弱了傳統輕工產品以成本價格和產業配套為優勢的國際競爭力,進一步壓縮中小企業微薄的利潤。
部分企業向國外轉移,企業國際競爭壓力增大,國際訂單減少。鑒于國內勞動力等要素稟賦成本不斷攀升導致企業出口成本居高不下,利潤一再被壓縮,部分跨國公司和國內勞動密集型產業向勞動力和土地成本低廉、原材料豐富、稅收優惠的東南亞國家轉移。全球商業咨詢公司艾睿鉑對中國、印度、巴西及墨西哥的制造業成本進行了調查對比,發現中國在“世界工廠”的競爭力上已遠不及墨西哥。墨西哥有富足的勞動力,平均工資較低,更接近發達國家市場,運輸成本低廉,大量的歐美企業將目光瞄準了這片投資樂土。自2008年金融危機爆發以來,東南亞鞋業已搶走中國30%的訂單。越南、柬埔寨、孟加拉國等國產品在美歐日等發達國家的比重逐漸提高,為我國輕工產品在國際市場帶來激烈競爭。
企業創新能力不足,自主品牌建設有待加強。輕工行業以勞動密集型中小企業為主,企業分布散、亂。大多數企業缺乏核心技術和自主品牌,技術上相互模仿,產品同質化嚴重;價格上惡性競爭,以至于把定價權和利潤拱手讓給了外商,把資源和環境代價留給了自己。近年來,輕工行業很多優秀的龍頭企業注重產業結構調整,謀求轉型升級,發展自主品牌,但由于缺乏資金技術支持,研發設計及創新能力有限,國際市場開拓能力不足,深層發展動力不足,自主品牌的國際影響力整體偏弱,某種程度上阻礙了我國輕工行業的發展。
國際貿易摩擦加劇,出口風險加大。由于我國產品出口增速較快,加之國際經濟不景氣,國際貿易保護主義有所抬頭。以輕工產品為例,近5年來“中國制造”產品遭遇反傾銷、反補貼案件多達42起,涉及鞋、陶瓷、玻璃、紙張、餐廚用品、地板、文具等重點輕工產品,涉案金額總計達33.46億美元。2014年,歐盟對中國鞋類產品通報次數為45次,在全球對貿易救濟措施高度關注的背景下,相對隱蔽的技術性貿易壁壘已經成為制約中國鞋業出口的又一極大障礙。另外,阿根廷、巴西、臺灣等國家和地區先后對中國大陸鞋企發起反傾銷調查和設限。還有一些國家借產品質量問題高筑貿易壁壘,限制從中國進口產品,最終達到貿易保護的目的。歐盟不斷對中國家具、玩具等產品實施質量新法令,不僅增加了企業各項檢驗費用,加劇出口成本,而且使貿易摩擦急劇增加。
提高出口產品附加值
從國際上看,影響全球經濟復蘇的不確定、不穩定因素依然較多,國際市場競爭日趨激烈。美歐日等發達經濟體雖有不同程度的復蘇,但增幅緩慢,歐元區經濟面臨巨大挑戰,日本經濟前景堪憂,部分主要新興經濟體增速放緩,世界經濟總體形勢不容樂觀。從國內形勢看,受出口綜合成本高企、低端產業轉移加劇、國外同行蠶食國際市場份額、產品缺乏技術和創新以及附加值低等因素影響,2015年“中國制造”仍將面臨國際市場需求尤其是長期訂單萎縮的困境。
輕工企業應主動適應新常態,抓住“一帶一路”與自貿試驗區所引領的新一輪高水平對外開放的契機,繼續提高出口產品的附加值,更加注重出口質量和效益,提升綜合競爭優勢;在出口渠道和模式方面,緊跟跨境電子商務的新趨勢,借助新技術、創新營銷模式。此外,外貿企業更應主動地通過各種金融產品和工具,規避匯率波動給企業進出口貿易帶來的不利影響。
來源:國際商報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03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