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東北輕工業梯度轉移為何難


    來源:中國經濟導報   作者:吳東華    時間:2017-09-05





    資料圖片

      

      目前,經濟學界比較熱的一個觀點是,解決東北問題的根本出路在于從“違背比較優勢型趕超戰略”轉軌到“遵循比較優勢型發展戰略”。但筆者認為,對于東北依靠勞動力比南部沿海便宜30%左右就認為成績輕工業的梯度轉移,實際這個觀點還是有失偏頗。

      為什么這么說?北京大學新結構經濟學研究中心團隊發布的《吉林省經濟結構轉型升級研究報告(征求意見稿)》分析認為,東北地區目前人口超過一億,而全世界人口超過一億的國家只有十來個。吉林省2015年末有2700多萬人口,其中16~59歲的適齡勞動人口占68.65%,農村人口占比44.03%,目前吉林省勞動力成本相對江浙紡織服裝業要低30%~50%。但筆者認為,沿海擁有完整的產業鏈,比如一件服裝涉及到各種紐扣、拉鏈等配套產業鏈,東北并不具備這種配套產業鏈,所以,僅僅把吉林勞動力便宜三至五成,就認為可以進行梯度轉移輕工業,這是一廂情愿的觀點,而事實上,并沒有發生這種輕工業梯度轉移。

      四川、重慶發生梯度產業轉移,為什么東北就難以產生輕工業梯度轉移呢?筆者認為與東三省每年的寒流、超低溫惡劣天氣有關,因為零下二三十度影響企業開工。而重慶、四川與長三角相比只不過是東部變為西部,溫差天氣基本上接近,不會影響企業開工率。

      重慶、四川已經有通向歐洲的列車,貨物運到歐洲的

      時間比沿海短一半左右,而且運費下降一半左右。另外,重慶、四川的房租成本、人工成本的確比長三角下降很多。這種運費優勢是東三省不具備的,而且,東三省的運費反而比長三角運往歐洲更加貴需要更長時間。

      那么,東三省的輕工業環境就沒有發展機會?東北振興如何才能成功?

      筆者認為,依靠改善投資環境的方法,是傳統的工業區方法,并不適合東北振興,筆者認為,東北可使用形成大型輕工企業的方法,然后讓更多的企業去做配套產業鏈方法,這才是“綱舉目張”的方法。

      不要指望輕工業梯度轉移,也不需要輕工業替代轉移,為什么?因為輕工業飽和、產能過剩,梯度轉移的是同質化產品又有什么用呢?所以,東三省需要的是輕工業產品的爆品,需要的是企業綜合創新讓合并后的單品企業快速成為國內大型企業、名牌企業,所以輕工業梯度轉移、東三省比較優勢理論是緊缺經濟時代的理論工具,現在是產能過剩時代,是買方市場時代了,東三省需要的是打造爆品、企業創新產品、打造企業名牌等方法了。

      (作者系知名經濟學家,中國金融智庫研究員)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熱點視頻

    第六屆中國報業黨建工作座談會(1) 第六屆中國報業黨建工作座談會(1)

    熱點新聞

    熱點輿情

    特色小鎮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03583

    www.色五月.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