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的家居美學也講究“留白”藝術,“人人心中都有一個桃花源”。居住還是需要一些空間上的留白,這樣才能讓人覺得有美感。板式家具在打造儲物柜方面有很大優勢,但是看多了真的覺得除了線條僵硬之外,就是緊張和逼仄的空間壓迫感。
實際上回歸到當代的“中國式雅致生活”的居住空間,目前的所謂“全屋定制”對中國家具設計與美學生活品質的一種誤區。特別是家具中與人類生活品質最為密切的椅子與坐具、沙發與床、餐桌與餐椅、茶室與文房等活動家具是永遠需要真正美學設計的個性化產品。
中國定制家具的發展趨勢
從“中國制造時代”到“中國裝備時代”
以“制造業大國”向“制造業強國”轉變的突破口,具有現實的戰略意義。目前,歐美等工業發達國家裝備制造占制造業的比重均在40%以上,全球裝備著名品牌主要云集在美國、德國、意大利、芬蘭等國家,他們掌握著裝備制造業核心技術,是行業主導者。
“中國制造”的核心是裝備。而“中國制造2025”的核心,是主打“中國裝備”。要以高端裝備、短板裝備和智能裝備為切入點,狠抓關鍵核心技術的攻關。我國智能制造關鍵技術裝備與系統受制于人、智能制造系統解決方案提供能力不足、支撐中小企業智能化改造的政策支持不夠等,成為當前我國智能制造發展的突出問題。
所以,中國制造業期盼高端裝備與智能制造項目的“國家集中攻關”,國家應對基礎材料、基礎工藝、核心軟件這類幾乎所有企業都會遭遇瓶頸的環節組織力量“集中攻關”,國家林業局、中國輕工業聯合會、中國家具協會、中國木工機械協會等國家機構與行業協會可以組織針對家具行業的項目集中攻關。
上游房地產業精裝房的推廣,加速定制家具的合作重組
有專家認為,定制這個概念不是家具行業衍生出來,而是裝修行業衍生出來的,特別是由于中國建筑住宅設計的模數不標準、建筑施工質量不規范造成的。
德國與日本為什么沒有出現中國這樣大規模的定制家具行業?住宅建筑設計的模數化與標準化是問題的關鍵。德國在20世紀20年代的“包豪斯學院”就開始了對櫥柜與衣柜等收納柜系列產品的標準化與模數化研究,70年代開始產生規模效應,特別是在現代板式家具的32MM系列家具與五金連接件的發明,完成了標準化與模數化的現代家具制造革命,配套了機械化自動化的生產裝備與五金連接件,成為全球通用的技術標準。
目前國家大力推廣的住宅精裝化將會解決住宅建筑設計的標準模數化問題,房地產精裝產業化已經完成了大部分的固裝家具及全部前行業,地產商已經在最前端攔截了客戶。中國定制家具產業鏈重組成為必然。
高端定制家居成為中國高凈值人群的新需求
中國高凈值人群對“家”的審美正在發生著變化。居住品味的興起與流變,反映出中國傳統文化自信的回歸。以“中式”所包含的中國傳統建筑與家具的文化符號重新被喚醒。
“中國式雅致生活”,是指中國人所特有的一種以智慧與閑適為主要特征的生活方式。追求的是一種精致的生活態度,而非奢華的生活方式。“審美需求”引領家居消費升級,高端家居市場的消費人群更注重的是品牌文化、設計理念、售后服務。
已經涉足全屋定制的企業有中至信、迪信、天一美家、屋企、寶居樂、卡翡亞、萬恒通、約克公爵、名墅、豪利、OOD、MODALOFT、華莎馳、配得好、歐意寶、尊典等。還有城市之窗、楷模等。
當今的物質豐裕的社會,更應該提倡與追求有文化有品位的生活方式,引導家居行業從單純銷售產品向推廣“美學雅致舒適生活方式”的方向轉變,從而引領中國定制家居行業回歸到更理性的發展道路。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