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非常理解您憤怒的心情,請相信我們也是從‘驚訝‘、‘憤怒’、‘無奈‘到‘接受’走過來的,根據國家制定的2017年環保政策來看,2017年原紙上漲空間還有很大。”華北某包裝企業的調價函,準確反映出了造紙行業的現狀。
雖然A股上市公司并未進行公告,但晨鳴集團、華泰紙業的漲價函早已在業內流傳,以晨鳴集團為例,9月11日便對公司文化紙類產品上調600元/噸。
“從7月中旬開始,紙漿價格開始上漲,并一直延續到8月底,其中針葉漿8月份單月就漲了1400元-1850元,同期廢紙價格也出現大幅上漲”,卓創資訊造紙行業分析師常俊婷9月14日介紹稱,紙漿、廢紙價格上漲,直接推高了原紙和文化紙、包裝紙的成本。
百川資訊數據顯示,2016年11月下旬,瓦楞紙曾從3000元/噸漲至年初時4000元/噸以上,隨后一直調整至今年5月。而從近8月份開始,瓦楞紙開始持續上漲,如今報價已經超過5000元/噸。
需要指出的是,雖然紙價不斷上漲,但二級市場反應卻稍顯平淡,并遠遠落后同期港股漲幅。
據統計,9月至今,申萬行業的21家A股造紙行業公司平均漲幅為5.97%,而同期港交所“紙及紙制品”的10家公司平均漲幅則高達23.31%,陽光紙業(02002.HK)期間更是上漲了43.56%。
紙漿、廢紙價格創新高
“月初的時候,有廠家預判紙價漲幅有限,因為訂單已排到了中秋節。結果從中旬開始,紙價再次集體上調,之前都是兩三百的漲,現在則是五六百的上調,幅度比之前還要大。”百川資訊造紙行業分析師蘆亞亞9月14日告訴記者。
另據華印紙箱統計,9月9日至9月11日,全國26家紙廠不分紙種齊漲價,調價幅度普遍高達400-600元/噸。
為何會出現這種情況?這需要從上游去尋找原因。從造紙產業鏈來看,目前原料主要包括紙漿、廢紙,而從7月份開始,上述兩個產品均出現大幅上漲,并創下年內新高。
相關數據顯示,6月16日,國內紙漿市場均價在4900元/噸附近,至9月14日時已經漲至5800元每噸左右。而國廢價格,則從5月初時的每噸1800元一路上漲至2700元附近。
“9月14日,紙漿市場價格繼續上調,走高趨勢依舊。價格雖然處于高位,但是因為貨源緊缺,有些中間貿易商囤貨觀望,市場漲幅暫時縮小,國內市場也是高價看漲。”百川資訊指出。
原料價格的上漲,勢必會推高原紙的生產成本,加上9月份傳統的購銷旺季來臨,貿易商、終端備貨因素,進而推高了文化紙、包裝紙的價格。
值得關注的是,銅版紙、白卡紙等行業集中度高,龍頭企業定價能力極強,當其率先調價后,地方造紙廠便會迅速跟進。
目前,供需偏緊的格局仍未出現大規模好轉,甚至部分紙廠近期開始“封盤”,其中便包括了江蘇、福建等多個地區紙廠。
“貿易商去廠家拿貨需要排隊領號,等到排到時可能就是幾天之后了。對于部分生面孔的客戶,紙廠還不一定會給他供貨,即使供貨價格也會有些差異。”蘆亞亞介紹稱,包裝紙供應比較緊張,而文化紙相對要好一些。
這主要是因為包裝紙行業較為分散,環保因素又導致部分小型企業停產,使得本就供略小于求的問題更加凸出,“雖然對整體產能影響不大,但是會轉到其他紙廠拿貨,需求相應增加。”
從成本、環保、市場情緒角度來看,雖然紙價上行趨勢短期難改,但價格傳導是否順暢仍是決定紙價長期走勢的關鍵。
“除了快遞包裝費,多數下游行業目前還沒有進行大范圍調價,想要向終端消費傳導并不容易。”蘆亞亞表示。
A股表現落后港股
雖然紙價的上漲,一定程度上刺激了相關上市公司股價的走高,但A股的表現卻要遠遠落后于同期港股走勢。
以晨鳴紙業(000488.SZ)為例,9月1日至14日區間漲幅為10.98%,同期晨鳴B(200488.SZ)漲幅為14.27%,晨鳴紙業(1812.HK)漲幅則為28.37%。
這或與不同市場的估值差異有關。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注意到,雖然近期港股造紙行業平均漲幅超過20%,但其整體估值仍低于A股市場。
數據顯示,9月初至今,除了玖龍紙業(2689.HK)外,港股漲幅排名靠前的造紙股PE多在9倍以下,同期A股造紙股PE則多在10倍或20倍以上。
“與A股相比,外資通過港股交易,進出相對容易。同時對于港股上市的內資公司,在其業績換算成港幣時,還會享受到人民幣升值的加成。”私募人士蔣競松9月14日表示。
而對于紙漿、廢紙價格的上漲,市場普遍存在擔憂,原料漲價會導致造紙企業成本大幅上漲,從而削弱其盈利能力。
不過,至少從已披露的中報來看,各家上市紙企完全有能力來轉移成本壓力。
山鷹紙業(600567.SH)中報顯示,1-6月,公司造紙行業毛利率為24.93%,同比增長6.43個百分點。包裝行業毛利率為14.16%,同比增加1.61%。
晨鳴紙業的情況較為類似,同期雙膠紙、銅版紙和白卡紙產品毛利率分別上漲3.59%、3.76%和8.98%。
“成本的影響,對中小企業會比較明顯,因為他們多是隨行就市,大型企業影響相對較小。”華東一家造紙行業上市公司人士9月14日介紹稱,公司主要以海外進口廢紙為原料,并擁有固定的收購渠道,加上原料配比等因素,成本控制能力要遠高于中小型企業。
常俊婷也表示,雖然目前紙漿、廢紙等價格出現上漲,但部分大型造紙企業都是以消耗前期庫存為主,訂貨也是現貨、期貨一起訂,原料漲價影響相對可控。
以博匯紙業(600966.SH)為例,華泰證券9月8日便測算指出,“2016年白卡紙噸毛利為586元/噸,以三個月原材料庫存周期測算,我們預計2017年公司白卡紙噸毛利有望突破1200元,盈利回升至接近2008年時期的峰值水平。”
蔣競松則認為,除了利潤率提升外,人民幣升值也會對公司盈利帶來正向作用,加上資金開始從周期股獲利了結,下一步很可能會進駐到“確定性”較強的板塊,而造紙行業恰好屬于此類。(記者 董鵬)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03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