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迎來服裝產業變革關鍵節點 特質化品牌將會成為市場主流


    來源: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   時間:2017-09-25





      “中國時裝設計正處于其最好的時代,特質化品牌未來將會成為市場的主流并讓中國的服裝產業發生質的改變。”magmode名堂主理人蔡崇達在日前北京舉行的品牌高峰論壇上表示,中國的時裝品牌洗牌已經開始,在未來個性化消費需求不斷高漲的背景之下,原有“供應鏈品牌”和“渠道品牌”紅利期將結束,特質化的設計師品牌將占據未來中國服裝市場。中國迎來服裝品牌洗牌階段”。但在收獲1到100的豐厚碩果之前,必須先完成0到1的轉變。

     

     

      事實上,凱輝不僅注入資金,也正在協助名堂完成第二步的布局:讓世界級設計師為中國設計。 凱輝基金創始人及董事長蔡明潑認為:“目前中國現有市場上的許多產品和品牌都是單品牌的公司,在市場、運營等方面都是初級、粗放和雷同的。而隨著消費者分群的不斷細化,特別是新一代中高端男性消費群體在不斷的增長和成熟當中,他們消費能力強并注重品質,對不同場合下的著裝有著自己的理解與追求。”
     

     

      品牌最終是人內心特質的表達和呼應,中國和上個世界70年代的美國和80年代的日本類似,經歷代工出身的供應鏈品牌和營銷出身的渠道品牌,開始迎來了對能表達自我個性的具有文化特質的品牌的渴求。
     

      蔡崇達在接受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記者采訪時提出,傳統服裝公司通常需要幾年才能孵化一個品牌,成立僅22個月,名堂完成了一個集合店品牌和四個獨立品牌的孵化。不僅作為品牌孵化器的名堂集合店占據三里屯太古里、成都ifs、上海新天地等中國時尚地標的核心位置,其孵化的單品牌,也各自開始了在北京朝陽大悅城、成都太古里等中國頂級商圈的布局。
     

      當傳統男裝供應已經無法滿足市場的日益變化和新中產階層的強勢崛起時,擁有不同視角與思維的品牌將在激烈的賽道中成功超車。 蔡崇達分析認為,服裝品牌的發展有三個階段:供應鏈品牌、渠道品牌和特質品牌。中國此前的服裝品牌,還沒完成消費者對服裝的一大核心需求——個性和內心特質的表達。中國服裝一年生產幾億件,但大部分服裝公司出身供應鏈或者渠道,沒有內容意識和能力,沒有呼應人內心需求的能力。
     

      未來的服裝公司,甚至是專注消費的公司,必須具備內容能力、商業能力與產業能力。消費升級的關鍵,在于在滿足物質性功能后,同時滿足人的內心需求。蔡崇達強調說:“未來需要的服裝,不僅要滿足人的穿著和應用場景的功能需求,更要滿足自我表達的精神需求,越來越是文化產品。然而,設計師從秀款到成衣品牌,需要經歷精神特質和審美的體系化、商品系統的專業化、供應鏈的高效化、渠道和運營的準確化等挑戰,這便是magmode名堂自覺承擔的責任,也以此為推進中國時裝產業的切入點。” (記者陳頤)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熱點視頻

    第六屆中國報業黨建工作座談會(1) 第六屆中國報業黨建工作座談會(1)

    熱點新聞

    熱點輿情

    特色小鎮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03583

    www.色五月.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