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轟炸、高性價比、主打懷舊、多重渠道……2014年,佰草集、自然堂、百雀羚等諸多國產化妝品市場表現奪人眼球,與歐美和日韓系產品形成三足鼎立之勢。有業內人士表示,國產化妝品的突圍與主打文化牌有關,互聯網的繁榮也為本土品牌逆襲提供了良機。
動作不斷 國產化妝品崛起
“最近身邊的很多朋友都開始回歸國貨,所以我也打算買來試試。”1月30日,家住北京市東城區的羅小姐正在超市采購,自然堂冰肌水、相宜本草紅景天面膜、百雀羚凡士林保濕潤膚霜都被她裝進了購物車。
據《2015-2019年中國護膚品行業投資分析及前景預測報告》顯示,截至2013年底,全國有正式注冊的化妝品生產企業3400余家,2014年上半年,化妝品零售收入達到886億元,同比增長10%。
近日,記者走訪位了于北京市東城區的新世界商城、國瑞購物中心等多家大型綜合商場了解到,曾經一度被主流貨架拋棄的國產化妝品如今又重回市場,開始重奪市場半壁江山。佰草集、相宜本草、自然堂、謝馥香、阿芙精油、瑪麗黛佳等品牌不僅在超市內銷售的風生水起,隨著專賣店的建立,更是成功擺脫了“百貨”概念,提高了市場定位。
“國產化妝品企業在2014年接連獲得風投,這使得本土產品在未來可以更加國際化,產品更加規范化。此外,在電視廣告投放方面也是大放異彩,其知名度和消費者認可度都在穩步上升。目前,就整個行業來看,本土品牌存在大量的發展機會。未來,國產化妝品牌將逐步擠壓外資品牌市場份額,成為主流。”1月30日,化妝品高級分析師吳強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
縱覽2014年,國產化妝品牌動作不斷。據悉,2014年9月,廣州薇美姿個人護理用品有限公司收到了數億元級別的注資;11月擁有韓束品牌的十長生集團有限公司也正式完成簽約,獲得風投。
此外,老牌國貨百雀羚更是躋身“國禮”,進一步帶動了國產品牌的飛躍。而隨著《中國好聲音》、《非誠勿擾》等綜藝節目的火爆,美妝品牌的高額冠名費用也震驚四座。與此同時,一些品牌也開始走國際路線,通過高調贊助國際時裝、參與國際電影節等方式,重塑企業形象。
“現在很多國產美妝企業都是雄心勃勃,力圖改變以往消費者心目中的‘山寨’形象,向‘高大上’進軍。此外,伴隨著風投的介入,以及營銷的多元化,一些國產品牌不斷走向成熟和規范。”吳強表示。
增速放緩洋品牌熱衷“本土化”
2014年元旦前夜,露華濃宣布退出中國市場。隨后,歐萊雅中國旗下卡尼爾品牌也宣布停止在中國市場銷售。而雅芳等品牌的相繼沒落也讓人唏噓不已。
通過諸多國際品牌2014年度三季度財報顯示可以看出,許多品牌都出現了業績增速放緩的跡象。如美國香水及美容產品集團伊麗莎白雅頓已連續三個季度虧損,同比下滑21.3%,凈利潤虧損4579.6萬美元。據聯合利華第三季財報顯示,其全球基礎營收成長2.1%,當季銷售量則僅成長0.3%,而中國市場下滑程度尤其嚴重。另據歐萊雅2014年上半年財報顯示,歐萊雅實現銷售收入111.7億歐元,同比下降1.5%,上半年亞太市場營收同比下降0.8%。而寶潔公布的截至2014年6月30日的第四季財報顯示,其銷售凈額下降1%至201.6億美元。
國際品牌在國內銷量的放緩使得他們開始另辟蹊徑,主打“本土化”設計,在產品中融入了更多的中國元素,希望借此打動消費者。
“這款美白精華是專為亞洲人肌膚打造,長期使用可以達到美白、淡斑等功效。”1月30日,在某知名商場內,伊麗莎白雅頓的專柜導購向記者推薦道。據介紹,該品牌旗下的光纖鉆白系列是專為亞洲女性打造,還特意邀請了韓國女明星為品牌代言。
記者看到,蘭蔻、蘭芝、雅漾等知名品牌均推出了“專為亞洲肌膚打造”系列的產品。如蘭蔻的青春優氧系列,標榜為“亞洲肌膚打造精心呵護”蘭芝的睡眠面膜則打出了“專為亞洲人肌膚打造”的標語;SKⅡ則在介紹中顯示“專注研究亞洲肌膚長達35年”;雅漾更是宣傳“專為亞洲敏感肌推出美白方案”……
“與國產美妝品牌相比,外資品牌在本土研發方面仍有待加強。國內消費者對于草本等較為具有中國特色的產品比較認可,一些外資品牌也正在加大力度打造符合中國市場的‘專供產品’。”吳強表示。
認可度上升差異化定位取勝
相關研究表明,未來五年,中國化妝品市場高端品牌增長率將超過20%,明顯高于大眾品牌的7.7%;預計到2016年,高端護膚品市場容量將達到近400億元,未來仍將保持年均近15%的速度成長。
“受到綜藝節目的影響,我對于國產品牌的了解可能更多了一些。”家住北京市西城區的王小姐平時熱衷于收看綜藝節目,國產化妝品牌的廣告效應也讓她開始受到影響。“總聽主持人一遍遍的重復品牌名稱,消費者很難不被洗腦,像百雀羚、相宜本草、韓束等這些品牌,我現在都能認出來。”王小姐表示。
“2014年是國產化妝品集體崛起的一年,除了老國貨品牌百雀羚,像俏十歲、韓束等這些新興品牌也開始走進消費者的視線,并通過品牌的差異化經營提升了知名度。原來在很多消費者眼中,國產化妝品大多低端,但隨著資本注入和宣傳力度的增加,國產品牌開始走向中高端,并在部分細分市場中的份額有所提升。此外,我認為互聯網起到了一個很好的推波助瀾作用。比如,國產品牌阿芙精油,就是一個從線上走到線下的品牌,他們通過網絡電商渠道成功塑造了品牌,并通過口碑的傳播使得其被消費者充分認可。再比如御泥坊等,現在很多國產品牌都先試水網絡,再布局線下。”吳強表示,一些國產品牌借助淘寶、天貓、聚美優品甚至是微商在去年實現了銷量的迅猛增長。
“此外,國產品牌相較于外資品牌,在文化方面有著得天獨厚的優勢。縱觀現在比較成功的國產品牌,諸如御泥坊、佰草集、相宜本草,他們大多是打出了中醫、中藥等傳統文化,這就很容易被消費者所接受。拋開產品本身不談,國產品牌的高性價比也是使得其受到消費者追捧的原因之一。”吳強認為,雖然目前國產化妝品牌取得了階段性勝利,不過在品牌“高端化”方面仍有很長一段路要走,在品牌建設方面需要一定時間積累才能與外資品牌進行抗衡。(實習記者王洋)
來源:消費日報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03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