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紡織服裝國際競爭力有望提升


    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   時間:2020-11-27





      近日,中國社科院中國產業與企業競爭力研究中心發布《產業藍皮書:中國產業競爭力報告(2020)No.9》(以下簡稱《報告》)。《報告》分析稱,中國紡織服裝業競爭力狀態有以下特點:第一,從靜態來看,服裝制品和紡織品仍然具有較強的競爭力,單純從出口方面來看這種競爭力更顯突出;第二,從發展趨勢來看,紡織品國際競爭力上升的趨勢也明顯緩滯;第三,以越南、印度、柬埔寨等為代表的發展中國家已經成為中國強有力的競爭對手。


      對此,《報告》借助多個案例,就中國紡織與服裝制造業培育新競爭優勢提出建議。


      首先,借助技術創新和產品創新培育新競爭優勢。主要的途徑和方式包括技術升級、產品創新以及通過綠色制造來降低環保成本。中國紡織服裝企業對技術創新和產品創新越來越重視。中國紡織服裝制造企業如果能夠利用好這個轉型階段培育出技術創新與升級能力,則有可能重新獲得更大的競爭優勢。因為,新興發展中國家的勞動力低成本優勢目前也正呈現下降趨勢。以中國紡織服裝業最大的競爭對手越南為例,其勞動力和土地租金等成本不斷快速上升,隨著各國在越南加大投資,2019年越南工資水平已經比2014年高了約50%,其第一區域的最低工資標準約為每月1237元人民幣,許多企業預計大約7年后將與中國的工資水平基本持平。越南2019年的土地租金也比2015年上漲了約2倍,越南海防市工業園區的土地租金價格已經與中國一線城市工業園區差別不大了。


      其次,借助智能化有效降低勞動力成本上升的影響。為了減小勞動力成本上升對企業競爭力的沖擊,不少紡織服裝企業開始在一部分生產制造環節借助智能制造,減少對非熟練勞動力的使用,一方面節約了人力成本,另一方面還能有效提高生產效率和提升產品品質的穩定性。例如,盛虹集團自主研發了“化纖生產智能物流系統”,該系統通過生產物聯網,所有生產指令由總控室直接下達給車間,智能化生產車間的機器設備收到指令后馬上開工生產,通過機器換人、導入物聯網技術,盛虹年均節約成本1500萬元,一條生產線可以節省用工127人,用工率減少34%,故障率減少55.9%,人員單產提升29.8%,產能提升33%。


      發揮好安全性與產業鏈完整性優勢,有利于提升競爭力。在新冠肺炎疫情背景下,中國的紡織服裝產業很有可能獲得新的競爭力。第一是安全性。中國在迅速控制住疫情之后,統籌推進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不失時機地推進復工復產,并推出一系列政策措施來保障生產。對比來看,中國在全球突發情況下更具有安全性和生產的可持續性。第二是產業鏈的完整性。在全球化較通暢的背景下,產業鏈完整與否對競爭力的影響并不大,只要處于有比較優勢的環節就能獲得競爭力,但是一旦全球化受阻,例如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影響,導致分布在其他受影響國家的產業鏈環節生產停滯時,產業鏈完整與否就顯得十分重要了。擁有完整的產業鏈,就能保證該產業生產的正常運行。中國紡織服裝產業鏈是全球最完整的,從最上游的棉麻絲毛、化工纖維的生產,到中游的輔料、面料生產等紡織與制造,再到下游的服裝制造,幾乎所有的環節中國都有涉及而且都比較成熟。(記者 劉國民)


      轉自:中國貿易報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 中國紡織服裝企業積極開拓美國市場

      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副會長徐迎新認為,在日益激烈的市場競爭中,中國紡織服裝行業可通過技術革新、打造自有品牌、以收購合作推進國際化、倡導國際貿易自由化等方法保持競爭優勢,進一步開拓美國市場。
      2017-07-18
    • 紡織服裝皮革化纖等成浙江制造業改革提升重點

      為提升浙江傳統制造業發展水平,加快推動經濟結構調整和發展方式轉變,浙江省政府近日制定了《浙江省全面改造提升傳統制造業行動計劃(2017~2020年)》。
      2017-07-24
    • 亞洲紡織服裝企業的機遇

      亞洲企業與埃塞俄比亞市場,亞洲紡織服裝企業與埃塞俄比亞企業合作,不僅推動技術合作,推動埃塞俄比亞紡織服裝業發展,也有助于本國紡織服裝出口到非洲以中東更廣闊的市場。
      2017-09-11
    • 發展紡織服裝加工工業到農村,幫助農牧民實現就業和增收

      發展紡織服裝加工工業到農村,幫助農牧民實現就業和增收

        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就業是最大的民生。今年以來,呼圖壁縣緊緊圍繞總目標,大力發展以紡織服裝加工為重點的勞動密集型產業,使越來越多的農牧民通過勞動力轉移就業增收。
      2018-05-03
    ?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35964

    www.色五月.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