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官方及高層對嬰幼兒奶粉生產從嚴監管的背景下,正有部分企業退出行業。
目前國內共有128家嬰幼兒配方乳粉企業,按照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的要求,它們得在5月31日前,完成生產許可證的換證審查和再審核,不合格者將被清退。5月6日,負責此事的食藥監總局食品監管一司司長馬純良對騰訊財經表示,截至昨天5月5日,有45家通過了審查,5家企業未通過,另有多家申請了延期或轉而獲得乳制品許可制。
2008年的三聚氰胺丑聞,讓嬰幼兒配方乳粉質量成為中國食品安全的“痛中之痛”及“重中之重”。從中央到地方、及監管部門出臺了一系列法律制度和政策措施,以改善產品質量。2013年5月,李克強總理又主持召開國務院常務會議,強調要全力提高嬰幼兒乳粉質量安全水平,重塑消費者對國產乳粉的信心。此后,主管部門密集出臺了一系列政策法規,規范嬰幼兒乳粉行業,并扶持國內企業。
去年12月,食藥監總局公布了《嬰幼兒配方乳粉生產許可審查細則2013版》,這份細則被稱為“食品生產企業中最嚴格許可標準”。細則對企業奶源管理、原輔料進廠過程質量控制、檢驗檢測等關鍵環節,以及產品配方、生產工藝、自主研發和產品追溯等,都作了詳細規定;也借鑒了發達國家做法和藥品監管經驗,比如按照藥品企業的許可條件,對嬰幼兒配方奶粉企業實施許可。
馬純良說:“總局作出了全面部署和嚴格要求,各地也按照新的許可細則組織審查員隊伍對企業進行審查。截止目前,提出審查申請的有100家;有28家申請延期審查或未申請審查;已經開展現場審查的企業有81家。”截止5月5日,已經獲得新的嬰幼兒配方乳粉生產許可證的企業有45家;未通過審核的企業5家;另有10家企業獲得了乳制品許可。
馬純良分析,除了5家因硬件條件不符合,未獲得生產許可外,其余28家申請延期審查或未申請審查的企業中,有部分或將改行不再生產嬰幼兒奶粉。對于小型企業來說看,技術改造投資并不輕松。食藥監總局承諾,將在5月31日如期公布通過審查的企業名單、產品信息。
除了更嚴苛的規定,乳制品主管部門們也在通過多種方式,扶持國內生產企業。不久前,北京市科委立項,由市財政撥付給北京三元乳業1078萬元,用于“安全健康嬰幼兒配方乳粉的研究與產業化”研發項目。中國乳制品工業協會也先后兩次集中發布奶粉產品,為雅士利等12家國內企業的產品質量背書。
來源:騰訊財經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03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