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版準入制度實施 乳企或遇許可證“生死劫”


    作者:嚴碧華    時間:2014-04-24





      3月份,包括澳優乳業在內的數家實力派乳企,率先斬獲嬰幼兒配方乳粉生產許可證,成為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審查細則實施后首批“合格換證”乳企。

      去年12月,備受關注的《嬰幼兒配方乳粉生產許可審查細則》(簡稱審查細則)正式實施,按照審查細則要求,國內128家嬰幼兒乳粉企業必須重新申請,并取得新版乳粉生產許可證。

      5月31日是換證審核和再審查截止日期,但記者采訪獲悉,多家企業目前仍未取得新證。

      4月初,廣州市奶業協會理事長王丁棉表示,預計將有10%-20%的企業因無法取得新版許可證而被淘汰。有專家甚至表示,預計2014年將有1/3的乳企面臨被淘汰的狀況。

      毫無疑問,新政的實施,使一部分企業可能面臨“生死劫”,而對另一部分乳企則意味著機遇。

      三成乳企面臨淘汰

      3月中旬,澳優乳業在其官網掛出公司首批獲得新版乳粉許可證的消息。同樣在3月,伊利、蒙牛、飛鶴、三元乳業等確認已拿到新版乳粉生產許可證。隨著時間的推移,名單越來越長。4月初,多家乳企相關負責人向《民生周刊》記者表示,有望在5月31日前獲得新證。

      這些源于一則規定。據媒體報道顯示,在2014年5月31日前,國內128家嬰幼兒乳粉企業必須重新申請并取得乳粉生產許可證,沒有拿到這一許可證的生產商將出局。

      “要么做大做強,要么被兼并。”此前,黑龍江華丹乳業有限公司董事長兼總經理蘇茂瑞在接受《民生周刊》記者采訪時如此表示。華丹乳業是128家嬰幼兒乳粉企業之一,4月3日,蘇茂瑞表示公司正在申領新證。

      有專家認為,預計2014年將有1/3的乳企面臨被淘汰狀況。“一些小企業更將因為資金等問題面臨被并購或退出市場的危險。”

      當然,新政也設置了緩沖期。乳業高級分析師宋亮在受訪時透露,在5月31日前未按時獲得許可證的企業,還有最長為一年的整改期,若一年內仍然無法達到許可證標準,則將被徹底淘汰出局。

      而對于進口奶粉,新政要求所有進口奶粉企業必須在5月1日前完成境外乳制品生產企業注冊,并向國家認監委備案登記。

      史上最嚴準入制度

      事實上,自去年7月征求意見時,新版審查細則就被專家描述為“嚴厲”。去年12月,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發布新版審查細則,有乳業專家稱其為“史上最嚴格嬰幼兒配方乳粉企業準入制度”。

      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副局長滕佳材在發布會上指出,新細則的出臺,旨在構建最嚴格、覆蓋全過程的食品安全監管制度,推動提升乳粉質量,維護乳粉安全。

      審查細則從干濕復合工藝審查、產品配方和標簽管理、發證檢驗等六大方面,對嬰兒乳粉的生產許可有效期屆滿換證審查和再審核工作作出嚴格規定。

      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食品安全監管一司司長馬純良,曾就審查細則中有關生產工藝的內容作過解讀。他表示,過去我們奶牛的養殖都在黑龍江、內蒙古等北方地區,根據奶源情況,工廠也都建在北方省份。

      “有一些企業由于市場營銷和銷售需要,在北方以濕法生產嬰幼兒配方乳粉的基粉,然后再拉到南方的工廠加入一定的營養物質,經過干混包裝生產嬰幼兒配方乳粉。”他表示,由于歷史原因,現在形成了這樣一種狀況,而在國外,這種干濕法復合工藝應該在同一個廠區完成。“為了保證嬰幼兒配方乳粉的質量安全,要使干濕法復合工藝在同一個廠區生產中體現。對于異地生產的,將不再給予生產許可證。”

      此外,審查細則對乳粉企業專屬牧場及奶源有了嚴格限定,要求企業建設全產業鏈。

      在一些小企業看來,兩項指標成為其獲取新版許可證的“攔路虎”。一個是廠房及生產線設備需達到GMP標準,另一個是要求乳企有自建自控的奶源。“這兩方面都需要投入大量資金,而一般小企業肯定承受不了。”有專家表示。

      王丁棉最近了解到,廣東一家小企業已投入三、四百萬元進行技術改造,期望能通過驗收。但時間顯然很緊張,不確定因素陡增。他表示,一方面改造需要時間,另一方面,對于年銷售額只有幾千萬元的小企業來說,無疑“壓力山大”。

      還有一個因素就是建立可追溯體系,審查細則要求企業的質量管理體系應將最小的細節囊括其中,包括奶源基地、收購運輸、物流加工、出廠庫存、市場銷售,應實現全產業鏈監控。企業要確保對產品從原料采購到最終產品及產品銷售所有環節都可有效追溯和召回。如沒有,將不具備獲得新許可證的資格。

      “目前很多企業沒有建立追溯系統,一些建立了追溯系統的企業也沒有進行很好的維護,導致追溯難度加大。”乳業資深專家解觀勝表示,雖然建立可追溯體系在業內很早就提出了,但很多企業做得并不到位。追溯過程就是企業在奶粉罐上印一個二維碼,消費者通過手機掃描就可以查到奶粉的生產時間、奶源來源、上市時間及銷售門店等內容。

      “再加上目前國內生產企業自控奶源比例都較低,很多中小企業從奶農那里收購原奶,很難控制。要想達到新的標準,意味著成本會很高。”宋亮說。

      乳企新機遇

      小企業因為投入能力有限,可能將被拒之門外,這對于實力雄厚且基礎扎實的企業卻是機遇。業內人士認為,首批乳粉生產許可證的發放,意味著奶粉產業新一輪洗牌正式開啟。

      澳優乳業創始人陳遠榮在接受《民生周刊》記者采訪時表示,隨著國家加強對嬰幼兒奶粉質量的監管,中國乳業必將迎來新的歷史發展期,行業會兼并重組,集中度會提高,而集中度提高有利于提升行業管理水平,提高產品質量。

      “這對于澳優乳業來說,無疑是一大利好,是千載難逢的新機遇。”陳遠榮介紹,作為首批15家獲頒許可證的企業,澳優乳業在奶源方面投入巨大,堅持利用全球優質資源為澳優奶粉的“高品質”作一個承諾。

      “我們的奶源全部在國外優質產區,擁有清晰的奶源地。每頭奶牛均有唯一的編號(奶牛身份證),以便追蹤牛奶流向。此外,奶牛場全部采用全自動設備擠奶,全程冷鏈輸送運到工廠,確保奶粉品質安全。”

      陳遠榮表示,公司一直秉承營養安全更高標準,率先建立了ERP、CDM系統,從原料采集到加工罐裝、成品檢驗、物流運輸等環節層層監管,建立從牧場到餐桌的質量追溯體系,實現科學安全的全程追溯,確保奶粉品質安全。

      此外,產品從國外進入國內銷售,需通過包括原產地生產企業、第三方檢測機構、出口職能部門、中國出入境檢驗檢疫局以及公司在內的五重嚴格檢測。在陳遠榮看來,隨著與荷蘭百年乳企海普諾凱的聯姻,澳優乳業全產業鏈模式的優勢地位勢必進一步鞏固。

      當然,不僅是澳優乳業。專家表示,一批實力派乳企或將借此機會做大做強,這也是新政出臺的初衷。


    來源:民生周刊  作者:嚴碧華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熱點視頻

    第六屆中國報業黨建工作座談會(1) 第六屆中國報業黨建工作座談會(1)

    熱點新聞

    熱點輿情

    特色小鎮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03583

    www.色五月.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