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來,在生活中離不開酒吧的英美消費者對于葡萄酒的消費態度日趨理性,中國的葡萄酒迎來價格回歸也顯得理所應當。中國葡萄酒市場正在經歷周期性的震蕩,淘汰、合作與并購不可避免。
進口酒降價40%
剛剛結束的成都春季糖酒會上,全國糖酒會組織機構公布了國內首個進口葡萄酒指數報告,報告顯示,目前市場銷量最大的產品,零售價格多在100~200元之間,部分地區達到100~150元。
整體上看,進口葡萄酒的價格下降了30%~40%,同一款酒,2011年的時候100元,如今降到六七十元。是什么原因導致了如此大幅的降價?業內人士認為,隨著終端消費者逐漸趨于理性,進口葡萄酒高額暴利狀況得到很大程度的遏制。從前不乏投機無良的進口商,將1歐元、2歐元的葡萄酒運到國內,進行重新包裝,后再以300~500元的價格賣出。
另外,限制“三公消費”以及“限酒令”的出臺,使得整個酒業面臨調整。無論產業結構、消費渠道,還是市場趨勢,無一不在改變。如今,曾經的酒窖熱、會所熱等都已成過眼云煙,消費者越來越有主意,更加趨于理性。
品牌思維崛起
中糧長城進口酒業務部總經理李士祎說,過去許多葡萄酒企業都注重于渠道的建立與發展,而忽略了品牌的效應,但品牌的構建恰恰最為重要。
據最新國內葡萄酒指數報告顯示,十八大后,中國葡萄酒行業進入調整轉型期,進口葡萄酒陣營發生急劇分化。國際知名葡萄酒品牌向優秀進口商和品牌運營商集中,全國各地優秀經銷商向品牌運營商集中,導致酒商開始大量拋貨,價格跳水。
國內某知名進口酒商銷售總監感慨,今年糖酒會期間,前來展位洽談的經銷商,不管是老客戶還是潛在客戶,都愈發堅定與冷靜,他們更注重葡萄酒品牌的形象與品牌的長期質量。眾所周知,經銷商如果選擇與品牌葡萄酒合作,那么就要面臨價格相對透明的壓力,利潤空間明顯薄弱許多,此時,前幾年酒商獲取暴利的情形明顯大大減弱,但對于經銷商來說,卻也贏得了長久的發展前景。
電商成就新增長點
這幾年,各種酒類電商的興起,在很大程度上為消費者提供了便利。一款葡萄酒可以很容易地在線上查詢到價格,通過選擇,貨比三家,最終得到性價比相對合適的葡萄酒,無形中給線下造成了一定的競爭壓力。如果說電商之前,整個葡萄酒市場的競爭是不完全競爭,那么現在,加入了電商的力量,就進入到了完全競爭階段。
從國內零售市場價格來看,經過幾年的市場洗牌和淘汰,整個產業鏈初步形成了專業進口商、二批和分銷商、零售商等幾個層級。的確,電子商務的介入令很多酒圈人擔憂,營銷渠道扁平化,諸如B2C、O2O的興盛,是否會導致分銷商們的出局。但對于消費者來說,卻又是個好消息,到自己手中的葡萄酒價格低了許多;對于酒商,盡管價格下降得多,但是銷售數量卻在穩步增長。葡萄酒走入尋常百姓家不再艱難,難怪有許多業內人士說今年我們即將迎來“民酒”年代。
來源:中國食品安全報 作者:易明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03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