調味品是我國傳統產業,隨著近年社會經濟的發展和消費水平的提高,調味產品越來越趨向專業化、細分化,市場需求不斷增長。目前,調味品行業已經形成一個年銷售額過千億的大市場,在眾多因素共同作用下,作為食品制造業的細分行業,依靠產業升級和消費增長,調味品產業新的格局正在形成。
享受型消費
讓消費潛在需求顯在化
曾幾何時,主婦們每天三餐所用的調味品大致不超過3種,可如今雞蛋炒西紅柿里加上“味好美”番茄沙司,白菜豆腐湯里加上“家樂”濃湯寶,土豆燉胡蘿卜時加入“百夢多”咖喱鹵,清蒸草魚出鍋后淋上“李錦記”蒸魚豉油……只加上最普通的調味品就能做出一桌色香味形皆美,營養搭配合理的家宴。盡管其中所用的調味品價格也增加了不少,甚至要達到一餐原料價格的三分之一,但精明的家庭主婦依然覺得很合算——畢竟繁雜的烹飪過程變得省時省力,做出的菜卻有滋有味。
從超市到餐桌,調味品在日常生活中的地位越來越重要,尤其是近一兩年,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有人把這種變化形容為是“麻雀變鳳凰”,殊不知,真正變鳳凰的絕不僅僅是調味品企業,更是消費者。越來越多的人在經歷著從傳統的基本生活消費逐步向發展型和享受型消費轉移的過程,就像20多年前,有一部電視機或者一臺電話你已經覺得很滿足,而在調味品上,同樣需要不同種類的、新型的、更高品質、更高檔次、更高品位的商品替代原用的簡單消費品。
基于這樣的變化,調味品生產企業開始研發各類新品,用以滿足消費者不同的潛在需求。但對于消費者來說,潛在需求也需要被新的消費模式、觀念、環境、時尚等引導、激發、挖掘。一旦這些潛在需求能夠被新的消費品所滿足,也就變成現實需求。誰最先看出了消費者的這種潛在需求,誰就在消費升級上邁出了堅實的一步。
消費升級
助推行業精細化發展
在十年前,消費者肯定不會想到,在超市里,調味品的種類豐富到能占據整整一排貨柜。各個品牌都對各自的產品進行了細分。以醬類產品為例,排骨醬、餃子醬、叉燒醬、柱侯醬、拌飯醬等任消費者根據個性需求選擇。每種醬類的產品適合的食物都不同,如排骨醬適合燒烤食物,叉燒醬適合腌制食物,柱侯醬適合燜煮肉和蔬菜等。
“現在醬油也可分成很多種,不再是以前的一瓶醬油可以配各種食物了。”味事達品牌負責人士介紹說,“現在魚、肉和海鮮等都配有不同的醬油,這些醬油能讓不同種類的食品吃起來更鮮美。”海天集團以零添加為代表推出的四款頭道醬油產品,包裝精美,打著釀造工藝中的“頭道”概念,一舉進軍高端市場,15元的價格,對于突破高端醬油消費的局限性起了一定的推動作用。還有重新加入醬油行業的魯花集團,為打造第二支柱產業,魯花2013年發力釀造產業,推出了一系列的醬油、醋、花生等產品。新品上市后,魯花便鎖定商超渠道,利用其在倉儲網點上的優勢,由原食用油經銷商將新品快速鋪向終端市場。從這半年的銷售情況來看,以魯花自然鮮醬油最為暢銷。其選用東北非轉基因大豆釀造,以日本生產技術固態發酵而成,尤其適用于涼拌。業內人士說,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越來越注重生活細節。調味品市場進入細分時代就是為滿足人們生活的這種變化。
從無到有
新品類再掀消費熱潮
激烈的市場競爭讓調味品企業的創新熱情高漲,其創新點已不僅僅局限于個別產品,更擴展到了調味品品類的創新。
面條鮮是由加加食品集團股份有限公司自主研發、創新的醬油品類。作為加加淡醬油家族中的經典產品之一,加加科研所與國內知名食品研究機構聯手,經過一年多的不懈努力,成功研制出可以讓消費者吃得更好、更健康,制作也更方便的全新調味品類——“加加面條鮮”;仲景大廚房股份有限公司則開創了香菇醬品類的先河。產品選用鮮香菇為主料,泡椒風味,偏辣的口味使其適合夾饃拌飯、泡面、煲湯、下酒食用。
現今,中國流動人口不斷增加,隨之而來的是消費者對口味需求的區域性也被慢慢打破。因此便利菜譜式調味品應時而生。這類產品既滿足了消費者對菜肴口味的需求,又成功對調味品品類的增長和豐富做出了貢獻。
高增長態勢下
企業實現穩步創新
隨著各種調味新品的大量面市,調味品價格亦水漲船高。以增鮮產品為例,原先僅使用幾元錢一包的味精,而且能用很長時間。后來出現了雞精,單次用量大,成本也就高出一截。近年來,骨湯精、干貝素等“新鮮”上市,成本價格逐步攀升,但依然沒有影響對“鮮”類調味品的追求和使用。
盡管價格提升,消費者依然對新產品青睞有加。以醋為例,除了傳統的米醋、陳醋、香醋和白醋等產品外,調味品廠商推出的一些新特產品也頗具人氣。如:山西出產的餃子醋一直是市場上的新寵,除了開胃的酸味外還兼具香辣風味,能夠讓餃子吃起來更美味;而嗜好吃蟹的消費者也有了可選擇的姜汁醋,天然的鮮姜口味和蟹肉相得益彰,還能省去自己剁姜的麻煩;擁有美容保健功效的果醋,富含蘋果、山楂、葡萄、柑橘、獼猴桃等果類的酸甜味道,則是年輕女性的最愛。
此外,有的新產品成功地占有消費者的心智資源。像有一種產品叫“味極鮮”,便成功地在消費者心中占據一個“鮮”字,銷售得非常成功;有一個醬油憑借其色“紅”成就其紅遍大江南北,成為酒樓大廚的首選;而另一個醬油品牌憑借一句“一瓶抵做兩瓶用”成功地占有廣大家庭主婦的心,成為具有五千年勤儉持家美德的中國家庭主婦的最愛。
消費升級
提升行業景氣度
現階段國內的調味品行業正處于快速發展的大變革時期。一方面,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國民經濟高速增長,居民收入水平和消費水平有了很大提高。在消費升級過程中,調味品行業獲得了快速發展。另一方面,消費者對于調味品的要求除了追求美味和健康,更看重品牌。
據中國調味品協會百強企業統計顯示,我國調味品行業已經連續七年保持15%以上的年增長率,在我國調味品行業不斷發展壯大的同時,調味品相關的國家標準和行業標準也陸續頒布,推動了整個行業的進一步規范與發展。同時處于變革時期的調味品行業,家庭調味品支出增速在逐漸加快,高端化、品牌化趨勢顯著,龍頭企業以及區域性品牌企業迎來最佳投資時點。
消費升級
有利產業升級與整合
中國調味品協會副會長兼秘書長白燕表示:“加快行業結構的調整,是我們行業面臨的一個機遇。這需要企業在危機下苦練內功,強化自己,也是我們行業需要反復為之努力的。”
調味品行業內規模化整合的時代已經到來,面對國際調味品巨頭和國內知名調味品企業的行業整合,中小企業在經濟實力、技術資源等各方面都不占有優勢,很容易受到知名品牌的排擠和擠壓。為了應對惡劣的生存環境,一些中小企業不斷提升企業的盈利能力,堅持研發特色產品,不斷強化核心產品,力爭讓細分品類在區域市場建立優勢,同時,通過優良的產品品質、差異化的營銷手法、有吸引力的價差體系來突圍全國市場,在行業整合的大潮中隨潮而起、依勢壯大,在擠壓中找到生存空間,謀取更大發展。由于調味品行業呈現出分散格局業態,許多品牌只能覆蓋到各自的區域市場,行業缺乏強勢的全國性的品牌。近年來,隨著國外大公司不斷的進入我國調味品行業,一大批優秀的國內調味品品牌企業也開始擴大銷售區域,塑造品牌形象,吸引更多的消費者。
調味品行業已經形成一個年銷售額過千億的大市場,在眾多因素共同作用下,作為食品制造業的細分行業,依靠產業升級和消費增長 ,調味品產業發展新的格局正在形成。
來源:中國食品報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03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