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電商發展 或將提升食品及物流價值


    時間:2014-03-10






      隨著電子商務和網絡的日益興盛,在網上購買食品也成為了一種時尚和潮流,但與此同時,因為網絡食品交易的網絡性和無店鋪的經營方式等特點,品質、監管和責任承擔都比一般的食品要復雜,目前法律對網絡食品規定非常少,已經完全不能適應日新月異的網絡食品交易現實,十八大期間也有代表專門提出加強網絡食品安全的建議。下面我們從網絡食品安全存在的主要問題、網絡食品安全監管現狀、法律規制等方面入手,就網絡食品安全作一些探討。
      


      食品電商成長路上煩惱多
      

      一、網絡食品安全存在的主要問題
      

      一食品質量令人擔憂
      

      由于網購不是面對面的經銷模式,消費者無法對食品進行真實鑒別,從而產生了食品變質、過期、包裝破損、假冒品牌等方面的問題。另外很多賣家自制的食品或者是當地的土特產如板栗、核桃等。這樣一來在品牌、生產日期、保質期等方面都難以保證。為了表示信譽,許多賣家還在網上列出自己的銷售記錄和消費者的評價記錄,但是這種記錄很多都是虛假的,即很多賣家雇人去“刷信譽”。買家購買網購食品風險太大,質量好壞很多時候就是靠運氣。
      

      二假冒偽劣和欺詐嚴重

      
      因為虛擬的購物特點,網絡食品經營者通常會利用消費者對商品信息的不了解,在網上發布虛假的食品介紹及宣傳廣告;或者出現“貨不對版”、交付“三無”等假冒偽劣食品。
      


      三產品標識不規范,無廠無牌現象突出
      

      網上大量出售的零售散裝的或者賣家自制的食品,大多是在不具備消毒、檢疫等衛生檢測手段,經營條件一般都難以達到衛生、環保部門的許可條件下,簡單地自制食品、自行包裝。另外,網絡食品市場中很多的食品都沒有相應的標簽,尤其是進口食品沒有合格的中文標簽,網上銷售的多為預包裝食品,違反了《食品安全法》明確規定的禁止生產經營無標簽的預包裝食品。由于缺乏必要的安全衛生檢疫和監管,沒有注冊相應經營公司和品牌,對消費者的安全健康存在著很大的隱患。

      
      四維權成本過大

      
      網店大多沒有實體店,網上食品銷售準入門檻低,多數網店沒有取得工商、衛生、食品、稅務等相關部門的許可。一旦出現購物糾紛,消費者缺少相關的購買證明交易的虛擬性、隱蔽性、不確定性,使消費者承擔了不必要的購物風險。此外網絡交易多涉及異地維權,消費者維權費時費力。

      
      能將網絡視為新渠道來銷售的食品主要有以下三大類:
      


      一是對存儲條件、保鮮等要求不高,只需要常溫儲運即可的食品。如零食、糖果、干貨、地方特產等休閑類食品。
      

      二是價格昂貴、產品附加值較高的食品,而且與實體店售價之間的差額要遠遠高于貨物運費,如進口食品、葡萄酒等。
      

      三是對運輸條件要求不高、方便運輸的食品,如美容、減肥類等功能性食品或者保健品等。

      與實體店銷售相比,這些食品品種在售價上占有絕對優勢,能滿足一部分消費者追求實惠的消費心理。因此,網絡可以看作是這類食品企業的新渠道,經過合理、新穎的宣傳和推廣,這些食品都有很大的機會俏銷于網絡商城。
      

      四年后:中國將成為全球最大的進口食品消費國
      

      根據美國食品工業協會預測,到2018年,中國將成為全球最大的進口食品消費國,屆時中國大陸進口食品市場規模將高達4800億人民幣。而據國家統計局研究資料顯示:近5年來,中國進口食品平均每年的增長速度在15%左右。2012年,中國進口常規食品銷售量達630億人民幣,中國迅速成為全球最大的進口食品國。

      
      因此,許多國家的高級官員親自出馬,開始吆喝自家的食品。先是美國前駐華大使駱家輝“賣車厘子”;接著智利駐華大使與淘寶方面進行接洽,希望為中國消費者帶來特產的智利銀鱈魚。泰國也不甘寂寞,由泰國農業部推薦的泰國榴蓮在天貓進行預售,短短3天就售出31971件,相當于8個貨柜。“泰國出口到中國的榴蓮,3天總量大約是22個貨柜,其中天貓就預售了近40%。”阿里的負責人透露。
      


      國內某食品行業資深人士表示,無論國內食品電商市場競爭如何加劇,電商企業只需牢牢把住產品質量關,恪守“用戶利益至上”的經營理念,做好售后服務,那么任何時候都會有屬于它的市場。
      

      在今天食品電商的市場發展當中,天貓、京東等企業仍將占據一席之地,成為其中不可或缺的一種類型。但是,這一品類的特殊性也對食品電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其一,品類選擇及供應商管理體系,食品生鮮品類發展的前提是消費者對于高品質生活的追求,因此,不盲目追求SKU的過渡增長而逐步豐富高品質食品生鮮商品是食品電商企業的重要核心競爭力,這也對食品電商的供應商選擇合作與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大眾消費者的食品品類需求是構建SKU體系的基礎,而差異化高品質商品的選擇與供應則是競爭的關鍵。相應地,依托于中糧集團建立多年的全球供應鏈體系,我買網全球直采以及原產地直供等優勢將愈發凸顯。而沱沱工社、多利農莊等區域性食品電商也將基于其區域性資源優勢而占據一席之地。


    來源:中國行業研究網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熱點視頻

    第六屆中國報業黨建工作座談會(1) 第六屆中國報業黨建工作座談會(1)

    熱點新聞

    熱點輿情

    特色小鎮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03583

    www.色五月.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