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在作政府工作報告時表示,健全從中央到地方直至基層的食品藥品安全監管體制。嚴守法規和標準,用最嚴格的監管、最嚴厲的處罰、最嚴肅的問責,堅決治理餐桌上的污染,切實保障“舌尖上的安全”。
一些全國人大代表認為,三個“最嚴”的表述,表明了食品安全形勢的嚴峻,也展現了中國政府整治食品安全的決心,但關鍵還是要落實。
全國人大代表傅企平說,近些年國家已越來越認識到需要構建機制,利用法律手段保障食品安全,建議提高食品安全違法的處罰力度。
在4日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十二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發言人傅瑩介紹說,全國人大常委會已經制定了新的五年立法規劃,其中有68件立法項目,包括修改食品安全法。
去年10月公布的《中華人民共和國食品安全法(修訂草案送審稿)》要求加大對食品安全事件的懲處力度。
過去幾年,中國食品安全事件頻發。從“蘇丹紅鴨蛋”、“有毒多寶魚”、“三聚氰胺奶粉”到“染色饅頭”、“瘦肉精豬肉”、“鎘大米”,一系列食品添加、有毒致癌事件,威脅著百姓的生命,也影響了中國食品的信譽。
人民網在全國兩會前夕進行的熱點話題網上調查中,“食品藥品安全”僅次于“社會保障”和“反腐倡廉”,在網民最為關注的話題中排名第三。
在北京一個政府部門工作的丁娜是位四歲半孩子的母親。她告訴記者,自孩子出生后,她就非常關注食品安全,之前是選擇在超市購買有“有機產品”標識的蔬菜肉蛋。一年前,經朋友推薦,開始從一家位于市郊的有機食品生產基地訂購。
“這家基地承諾不用農藥、化肥,純物理方法生產。客戶如果對生產環節有顧慮,還可以到基地實地參觀。”丁娜說,“成本是高了些,一年要一萬多,但花錢買個放心”。
食品安全同樣也困擾著北京市民劉明溪。她在手機里下載了3個關于“吃什么才安全”的應用軟件。到了周末,則去光顧網友自發組織的“農夫市集”,買些“純天然無公害”的蔬菜水果。
全國政協委員、北京市農林科學院蔬菜研究中心副主任李武表示,近幾年食品安全總體形勢好轉,但隱患不容輕視。在生產方面,糧食、蔬菜主要面臨農田重金屬污染、農藥殘留、有害微生物、原菌威脅,根源是土地污染和水污染問題,肉類、水產品主要是抗生素殘留問題。
李克強總理在人民大會堂內的承諾與一些餐飲行業協會的愿景不謀而合。四川省飯店與餐飲協會會長何濤說:“我們正在考慮建立由供應商、企業以及政府之間的一條誠信體系,保證‘舌尖上的安全’。”
“希望政府能夠落實嚴格的食品行業監管,不讓監管流于形式,并加大食品安全責任追究,提高違法成本。這樣消費者的信心才能慢慢恢復,‘舌尖上的安全’才能最終實現。”丁娜說。
來源:新華網 李寶杰 余里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03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