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加強源頭控制打響“舌尖上的安全”


    時間:2014-03-05





      作目前還存在哪些問題?如何確保群眾“舌尖上的安全”?兩會召開期間,這些問題在全國人大代表和政協委員中引起熱議。

      我國在食品原材料生產和供應等源頭方面的監管仍存薄弱環節

      “不解決食品原料來源的安全性問題,食品安全問題就不可能從根本上得到解決。”全國人大代表、杭州娃哈哈集團公司董事長兼總經理宗慶后說,食品生產經營鏈條長、涉及面廣,影響和制約食品安全的因素很多,治理起來非常不易。我國已確立了“從農田到餐桌全過程無縫監管”的食品安全監管理念,但在食品原材料生產和供應等源頭方面的監管仍存薄弱環節。

      宗慶后代表建議,國家進一步加強食品源頭的安全控制和保障體系建設,一方面要嚴格治理環境污染問題,避免污染轉移至食品原料造成食品安全問題;另一方面要加強各類食品原料、食品添加劑和飼料添加劑生產過程的監管控制。

      “管好食品安全的源頭就要建立溯源機制,監測食品生產制作銷售等各個環節、明確責任人,一旦出現問題,迅速查找問題源頭。”全國政協委員、重慶陶然居集團董事長嚴琦認為,目前我國食品質量追溯工作存在體系繁雜、缺乏精確度、信息平臺無法實現共享等問題。

      “我國擁有機構龐大和數量巨大的各種各樣的食品檢驗機構,包括國家、地方、高校、科研機構、企業和第三方檢驗機構等,每個機構都頻繁進行與食品安全相關的檢驗、檢測,擁有大量的檢測數據。但機構之間相互獨立,數據不能共享,造成資源浪費。”嚴琦委員認為,應從國家層面整合食品質量追溯體系,完善追溯管理、認證、考核等配套制度,實現完整的追溯鏈條,同時在農產品和食品加工企業強制推行質量追溯,使之成為企業產品入市銷售的必要條件。

      推動監管執法重心下移

      我國食品安全監管部門的力量自上而下呈倒三角形配置,越到基層力量越弱

      “推動食品監管執法重心下移,加強基層執法監督力量是確保食品安全的重要環節。”全國人大代表、浙江奉化市滕頭村黨支部書記傅企平表示,我國食品安全監管部門的力量自上而下呈倒三角形配置,越到基層力量越弱,縣市區食品安全綜合監管人員最少的只配了一個人,直接影響了執法監督工作的開展,面廣量大的無證無照小餐飲、小作坊、私屠濫宰等成為監管死角。此外,部分食品企業和監管部門檢測設備和手段落后,難以為食品質量提供強有力的技術監控支撐。

      傅企平代表認為,必須通過深化改革來破解基層食品安全監管力量薄弱問題。具體而言,一是盤活編制資源,通過內部挖潛調整優化編制配備,綜合設置監管機構,著重充實基層和一線,充分挖掘現有人員編制潛力。二是加快推進政府職能轉變、深化行政審批制度改革,變“重審批、輕監管”為“重監管、輕審批”,將人員編制更多向監管崗位傾斜,切實加大監管力度。

      盡快建立國家標準

      我國現行食品安全標準存在滯后、重復以及相互矛盾等問題

      全國人大代表、祐康集團董事長戴天榮表示,我國現行食品安全標準不統一,存在交叉、重復以及相互矛盾等問題,應早日建立科學、統一、權威的食品安全國家標準體系。

      據了解,國家衛生計生委已制定公布了303部食品安全國家標準,對近5000項食品安全、衛生、質量等標準進行全面清理。但根據《食品標準清理工作方案》,在標準清理基礎上,2015年底才能完成標準整合工作。

      戴天榮代表認為,從操作層面看,這些標準專業性強、信息量大、管理部門多,除了少數大型企業外,大多數生產企業特別是農民合作社對標準和法規不知道、不理解、不會做。

      戴天榮代表建議相關部門建立多點交互、中央統籌、整體協同的“神經網絡式”監管框架,支持各地充分利用大數據、物聯網等信息化技術,深入整合食品安全標準。同時,統一監測數據報送、歸集和健康風險分析,建立統一高效的風險監測工作機制,進一步完善風險監測結果會商機制,加強食品安全監管部門間的風險溝通和交流,充分發揮風險監測的正向協同作用,提高食品安全監管的針對性和有效性。

    來源:經濟日報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熱點視頻

    第六屆中國報業黨建工作座談會(1) 第六屆中國報業黨建工作座談會(1)

    熱點新聞

    熱點輿情

    特色小鎮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03583

    www.色五月.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