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角逐農產品電商須過食品安全關


    作者:傅蓮英    時間:2014-03-03





      近年來中國農產品電子商務快速發展,目前各類涉農電子商務平臺已超過3萬家,新型交易模式層出不窮,農產品已成為中國電商企業角逐的熱點。由北京工商大學、龍寶溯源商城等聯合主辦的中國食品(農產品)安全電子商務高層研討會近日在北京舉行。在研討會上,與會業內人士表示,我國農產品電商方興未艾,但總體處于起步階段,在法律規范、誠信體系及標準建設、食品安全風險管控等方面仍有很多工作要做。

      中國工程院院士、北京工商大學副校長孫寶國表示,我國食品安全整體形勢是“穩定向好”。他認為,必須辨證地看待食品安全相關問題。首先,安全的食品是生產出來的,應該從源頭到餐桌建立食品安全的完整鏈條。其次,食品安全問題在中國對公眾心理健康造成的“驚嚇”,大于對生理上造成的傷害。食品安全的宣傳教育要做很多工作。另外,對于食品安全的標準問題,一定要在確保安全的前提下制定科學合理的標準,標準不是越嚴越好,也不是越嚴越先進。目前我國禁止使用各種瘦肉精,這是由我國現階段的國情決定的。

      孫寶國還談到,農產品電子商務是發展的大趨勢。食品安全溯源現階段在我國不是技術問題,而是管理問題,溯源不可能從根本上解決食品安全問題。

      國家工商總局原副局長李建中認為,農產品電商要想把住食品安全關,要做好品牌。一方面,電子商務企業要做好自己的品牌。電子商務企業在發展電子商務的過程中,要把自己的牌子做大做強;另一方面,農產品生產基地要打造品牌。

      商務部電子商務和信息化司副巡視員聶林海表示,發展農產品電子商務,克服了傳統農產品交易方式中的信息不對稱,有利于通過集成市場供求信息,解決農產品“賣難”“買貴”的周期性問題。

      農業部市場與信息化司處長張國認為,農產品電商如何保證農產品的安全,是當前面臨的嚴峻課題。要解決農產品的質量安全問題,應該加大信用平臺建設,推動信用信息社會化使用。張國還談到,我國農產品流通,存在重銷地、集散地流通體系建設,輕產地市場建設的問題,政府相關部門今后將加大產地市場建設,從源頭更好地把住農產品質量關,同時,增強農產品生產者在市場上的話語權。

      京東商城在把控食品安全方面做了有益探索。據京東商城政策研究室主任張建設透露,為解決食品安全最大的問題—信用問題,京東商城的農產品以自營為主。為了保證農產品的安全,京東商城從源頭抓起,采取就地退換貨、先行賠付、貨到付款等措施,把壓力壓到員工身上,倒逼采購員采購好貨,以減少退貨和賠付。

      同時,京東商城對接農業實體,與種糧大戶、家庭農場,合作社和農業龍頭企業合作,與產業鏈上的各經營主體共同成長,共同塑造品牌,以解決產品的假冒偽劣問題。

      本次研討會研討了中國食品(農產品)安全存在的問題及其發展趨勢,發布了2013~2014年中國食品(農產品)電子商務發展報告,同時舉行了中國食品(農產品)安全電子商務研究院啟動儀式。


    來源:國際商報 作者:傅蓮英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熱點視頻

    第六屆中國報業黨建工作座談會(1) 第六屆中國報業黨建工作座談會(1)

    熱點新聞

    熱點輿情

    特色小鎮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03583

    www.色五月.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