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都維持在30%~45%的增長,伴隨著中國人均收入水平的提高,特別是中產階層的發展壯大,中國葡萄酒的消費群體和消費量也呈現出了快速增長的趨勢,在酒類消費中的比例已不斷提高。隨著國內消費者對進口葡萄酒認識的增加,葡萄酒專賣店、連鎖酒行等新興銷售渠道日益崛起,已經和商業超市、酒樓等傳統終端形成新的格局。
葡萄酒體系更加完整
近幾年,中國葡萄酒市場一直以15%~20%的速度增長,而北京、上海等高消費城市進口中高端葡萄酒市場銷售量每年都維持在30%~45%的增長,伴隨著中國人均收入水平的提高,特別是中產階層的發展壯大,中國葡萄酒的消費群體和消費量也呈現出了快速增長的趨勢,在酒類消費中的比例已不斷提高。
隨著國內消費者對進口葡萄酒認識的增加,葡萄酒專賣店、連鎖酒行等新興銷售渠道日益崛起,已經和商業超市、酒樓等傳統終端形成新的格局。
葡萄酒教育配套服務興起
由于葡萄酒具有收藏、投資價值且進入門檻較低等特點,這些特點為葡萄酒期酒投資、收藏提供了專業的鑒定、拍賣、管理、咨詢以及私人酒窖建設、酒窖代藏等服務行業帶來無限商機。同時也給中國葡萄酒行業的發展帶來巨大的專業人才需求,極大地調動了消費者對葡萄酒文化、知識的渴求。
諸如WSET、GAFA、ISNAB等國外葡萄酒專業教育與培訓機構已經進入中國。相關數據顯示,WSET在中國的學員已達數千人,與在英國的學員人數不相上下。中國已經成為繼英、法、美之后,葡萄酒教育需求最大、發展最迅速的國家之一。
葡萄酒市場區域優質原料競爭加劇
中國市場對頂級名莊酒的追捧,特別是對拉菲的狂熱已經務需贅言,在探究拉菲瘋狂原因的時候,我們發現,二三線城市對拉菲的瘋狂程度已經超越了一線城市,而一線城市對頂級名莊酒的推崇已經開始從拉菲轉到別處。這是消費多元化的必然趨勢,也是中國坎階式消費市場所導致的結果。
消費者對于原產地等溯源體系的要求更加苛刻,中國葡萄酒的競爭已經不僅僅是市場份額的爭奪,還是優質原料和優質產區土地資源的爭奪。
近年,各大品牌紛紛掀起搶占制高點的“造莊”運動,張裕的儲酒領地、桶裝期酒;中糧國際也在打造中國頂級葡萄酒俱樂部并創辦“長城匯”等等,這些不僅僅是對于高品質原料的競爭,更是對適宜生長優質葡萄的土地資源的搶占。
來源:逸香網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03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