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乳業兼并大潮將至國內企業有望“弄潮”


    時間:2014-02-17





      國內乳業的整合大幕似乎正在拉開。

      日前,乳業兩大巨頭同時宣布新消息:光明乳業引入私募RRJ作為戰略投資者,整合其上游牧場相關業務;蒙牛宣布,達能擬以51.53億港元認購蒙牛增發股份,成為公司第二大股東。統計顯示,近1個月來乳業已出現四起整合案例。

      有分析師指出,從三聚氰胺事件以后,國內乳業就一直在調整。去年政策的推動使得乳業整合的步伐加快了。伴隨整個調整的開始,會有一些企業開始兼并重組。

      中投顧問食品行業研究員簡愛華在接受《中國產經新聞》記者采訪時表示,乳企的“動作”大致集中在兩個領域:其一,液態奶領域,如蒙牛和光明,蒙牛與達能合作意在低溫奶的發展,光明引進私募機構意在牧場的經營和建設,利潤和奶源是液態奶企業目前的兩大發展重點;其二,嬰幼兒奶粉領域,2013年6月份工信部就提出了提高行業集中度的政策導向,業內反映不及預期,2013年12月底的《嬰幼兒奶粉生產資格審查細則》提高了行業門檻,并且有了時間限制,所以相關企業也隨之頻頻出手,預計5月份前嬰幼兒奶粉行業的并購案會一直持續。

      那么,乳企間的兼并重組會給市場帶來怎樣的影響?

      “液態奶領域內,蒙牛已經擁有較為穩固的市場地位,如今與達能合作在低溫奶領域享有更多優勢,對其他企業形成了壓力,其他企業勢必會采取措施進行應對,不排除并購或者引進合作者的方式。”簡愛華指出,在嬰幼兒奶粉領域,雖然兼并重組是政府政策所致,但是當下消費者對國產奶粉的信心正在恢復,尤其是放開單獨二胎政策也增強了各大企業的預期,各大企業也會通過并購來補足短板,以在未來的市場中有更加良好的表現。

      專家指出,對于消費者而言,兼并重組至少帶來兩大利好。一方面,產品質量更加有保障,大的食品安全事故會減少,風險降低;另一方面,乳制品價格也將趨于穩定。

      據悉,2013年,工信部在主導奶粉行業兼并重組中曾提出,5年以內,60%的奶粉企業會被淘汰。目前國內127家嬰幼兒配方奶粉生產企業中,只有80家可以生存到2015年,而2018年則會削減至50家。

      由此可見,未來行業內中小企業數量減少,行業集中度將有所提高。不過,有報道指出,行業整合洗牌只是物理反應,想要帶來市場信心提振的“化學效果”,需要的是企業自身做好內功修煉。未來國家扶持的重點,也不在于幫助,而是給市場設立框架和游戲規則,讓內資和外資能在凈化的市場環境下公平競爭。

      “目前而言,液態奶領域國內乳業依舊占有主導地位,保衛市場份額、避免外資品牌搶奪市場成為關鍵任務。”簡愛華建議,乳企可以通過加強質量管理、提升企業利潤水平等方式留住消費者,同時也需要關注外資乳制品的動態,并且及時做出價格等方面的應對之策。就嬰幼兒奶粉領域,消費者對國產奶粉的信心正在恢復,國產奶粉也應該再接再厲,做好產品質量,不要功虧一簣。此外應明確自身優勢,切勿過早調價、喪失優勢。


    來源:中國產經新聞報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熱點視頻

    第六屆中國報業黨建工作座談會(1) 第六屆中國報業黨建工作座談會(1)

    熱點新聞

    熱點輿情

    特色小鎮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03583

    www.色五月.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