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市場混亂食品安全檢測機構也需加強監管


    時間:2014-02-13





      食品安全保障是一項長期而艱巨的工作,需要全社會的共同努力。目前食品檢測事業繁榮發展,然而機構繁多,費用昂貴,真正落到實處的少之又少。業內人士認為,食品安全檢測機構需整合,推動其市場化競爭,確保公平公正,以證安全。

      食品安全檢測機構在食品安全監管中的作用貫穿在食品加工生產的全過程,質量檢測機構主要負責食品質量檢驗以及產品質量監督檢驗等。針對人們關注的食品安全問題,結合各地的實際情況,對群眾反映的重點區域內的重點產品積極組織專項監督抽查,及時發布食品安全信息,定期公布監督抽查結果,對監督抽查不合格的產品,要幫助企業搞清原因,查找造成質量不合格的癥結所在,及時進行整改。

      現有的食品安全檢測機構繁多,隸屬關系復雜,檢測費用昂貴,且檢測機構檢驗能力參差不齊。以北京為例,目前北京市擁有30多家市級及區縣級食品和農產品監督檢測機構,涵蓋28類食品和食用農產品的各項常規檢測項目。專家認為,在現行體制下無法形成優勝劣汰的競爭局勢,不利于食品安全保障體系的進一步完善。

      據了解,當前的食品安全監管體系,僅僅注重各自隸屬部門檢測機構的建設,沒有統一的規劃,造成重復建設和極大的財力、人力資源浪費,也造成一定程度的財政負擔和公共資源浪費,對于現在的檢測業務而言,檢測機構偏多,為了維持正常運營,檢測機構只得收取較為昂貴的檢測費。

      有專家建議充分發揮社會檢測機構作用,整合和優化現有資源,提升檢測能力和水平,強化食品安全保障體系。最大限度地減少檢測機構的重復建設和資源浪費。

      一是由市食品安全監管機構對食品安全檢驗、檢測機構的建設進行統一規劃,整合和優化現有檢測機構硬件和人才資源,著力打破部門、行業和區域界限。二是發揮以社會力量為主導的第三方檢測機構作用,推動檢測機構的市場化競爭也很重要。

      目前由事業單位轉型而來的第三方獨立法人檢測機構,在全國檢測市場中占了50%左右的市場份額,作用越來越明顯。檢測結論相對客觀、公正,得到社會的廣泛認可。專家建議將這一類機構,尤其是經過市場檢驗的具有較強檢驗能力和行業影響力的檢測機構,納入食品安全保障體系建設中,形成布局合理的食品安全保障網絡。

      各市食品安全監管部門優先將食品安全檢測納入政府采購管理,加大對第三方檢測機構的支持和投入。同時,也要強化對第三方檢測機構的監督和管理。一方面,完善預算控制體系,規范采購程序,建立公共采購標準;另一方面,形成有效的退出機制,對于信譽差、弄虛作假、擾亂競爭秩序的檢測機構,撤銷其相關資質并在一定期限內禁止其從事檢測行業。

      總之,檢驗檢測機構在食品安全監管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企業的食品生產需要檢測機構對其進行食品質量把關,檢測機構的行為一方面可以保證企業食品質量穩定,促進企業不斷調整食品生產工藝,另一方面可以滿足消費者對購買食品質量信息的知情權,維護消費者的合法權益。

    來源:中國食品機械設備網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熱點視頻

    第六屆中國報業黨建工作座談會(1) 第六屆中國報業黨建工作座談會(1)

    熱點新聞

    熱點輿情

    特色小鎮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03583

    www.色五月.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