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國變化中的調味品行業


    時間:2014-01-21





      人民群眾生活水平的提高和食品工業的發展,以及生活節奏、生活方式的變化,引發了廚房革命。



      一直以來,主食就是饅頭、米飯、面條等,還有肉食和蔬菜,這些食品的變化應該說萬變不離其宗,不會有太大的變化。所以要適應消費者這種生活節奏、生活方式的變化,調味品就成了亮點。

      比如在家做油爆蝦的話,有專門的油爆蝦調料,比自己配的還好;做青菜,把青菜煮熟,把蠔油倒進去一拌就行了,甚至比炒的還要好吃;再比如雞汁這個產品,炒青菜的時候,光有油、鹽,不好吃,把雞汁調料放進去,就等于起到了葷素搭配的作用了。

      還有一個中式的涼拌調料,過去是用西餐調料,現在中國有幾個廠家開發了中國西餐調料,就是把醬油、食醋或者香油尤其要配一些高檔的安琪酵母,用來拌蔬菜也行,拌其他混合的菜也行。最近欣和、李錦記就在開發這類產品,非常好。

      這是一個發展的方向。另外,有一部分做食品配料的企業起來了,比如說酵母抽取物,它用在很多調料里面,去腥又去膻,是很好的調味料。一些做休閑食品、海鮮或者膨化小食品的企業,需求量比較大。這就是調味品的功勞。

      調味品行業發展的動力是比較大的,所以,企業一方面要適應市場需求,不斷變化花樣,來滿足需求;另一方面,要提高產品質量和檔次,那種低水平、低檔次、老太太都會腌咸菜的時期已經過去了。

      兩大特點

      調味品有一個很大的特點:消費慣性。

      一個地區的消費者或者一個省的消費者,在吃慣了某種口味的情況下,比較難改變。有的企業在生產之前,沒有考慮到這些,單純地以為靠自己的產品就能夠占領這部分消費者,比如把日本的工藝拿過來,花錢多、設備投入大,最后是高端大氣上檔次了,但是消費者根本不適應這種口味。

      尤其在醬油、食醋這些傳統領域往往不容易成功。比如聯合利華過去做醬油,還有本土一些原來做食品的企業,覺得調味品發展得不錯,他轉到調味品行業里面,結果都不太好。

      除了消費慣性影響以外,調味品還有一個特點:總體上來講價格是上升的。

      過去的調味品,上不了檔次、產品質量很低、價格也很低。這幾年這個情況在改變,消費者逐漸開始要求產品有營養,有機,要吃高檔的醬油、雞精等產品。所以在質量要求、口味要求比較高的情況下,調味品的整體消費水平就提高了。

      就像白酒,原來茅臺、五糧液賣2000、1500,現在賣到幾百,我認為是價值的回歸。而調味品相反是原來的價值沒有達到它的水平,現在是一個提高的過程,這一塊是不可估量的。

      醬油原來賣五塊是貴的,現在十幾塊、二十塊的也不是最貴的了;食醋過去只要酸就行了,現在有什么海鮮醋、餃子醋,越來越細分,整個產品就向高檔營養發展。

      而這正是我們一些企業能夠站得住腳的原因。所以前幾年在央視做廣告的不是藥品就是酒,要么是化妝品,現在海天、恒順、太太樂的產品都上了央視,這就說明這些企業處在一個快速發展的階段。

      餐飲遇冷以后

      2012年底到今年一年過去了,餐飲業市場發生了比較大的變化,高端餐飲下降。調味品企業尤其是龍頭產品或者名牌產品,高檔餐飲的下降帶動了它的下降。個別企業下降了15%~20%,最嚴重的有20%~30%。

      2013年的統計數據還沒出來,但我相信從全國來講調味品整體是不會下降的,因為一部分消費下降了,一定會轉到其他市場,比如大眾餐飲、家庭餐飲或者其他食品工業,尤其是食品工業的配料。

      這種情況下給企業提出了新的要求。原來掙快錢、掙大錢的畸形消費忽略了一般的消費和大眾消費。高檔餐飲下降以后,你必然要調整產品的結構,通過不同的營銷方式改變。

      現在電子商務可以說很火,如何做好這一塊?比如寫字樓餐、工作餐,還有人提出的老年餐。現在家里老人退休了,孩子沒時間照顧,老人自己做飯很不方便,如果能挖掘好這種需求,讓老年人一頓飯花費幾十塊錢并不難,關鍵是用哪種形式來滿足這種需要。通過發掘新需求,開拓新市場。

      未來的100家企業

      我們現在重點培養100家中國調味品銷售骨干企業。

      這100家里面有20家左右是全國性的品牌,有做雞精的像太太樂、聯合利華、豪吉、佳龍等;有做醬油的像海天、美味鮮、加加、欣和、巧媳婦、李錦記等六七家;食醋像恒順、水塔、紫林、保寧這幾家。還有30%~40%區域性的品牌,就是以一個省或者幾個省為主的品牌,其他的就是地方性的有特色的品牌。

      大體上這100家企業基本上涵蓋了中國調味品發展的格局。最后的格局應該是全國性的品牌增多,區域性的品牌減少,地方性的品牌能夠保留。因為現在最容易分化的就是中間這些區域性品牌。

      標準化管理的重要性

      一個產品出來以后,如果沒有引導,大家就會互相殺價,你賣的價格低我賣的比你還低,最后這個產品越做質量越低,結果就是行業的倒退或者“慢行自殺”。

      所以,標準化管理很重要。調味品協會的標準是大企業參與討論制定的,即使不是最高的,但也代表了一定的基礎和方向,大家向著這個方向努力,在這個基礎上產品會越做越好。就像今年,在調味品行業雖然市場形勢發生了一些變化,但是絕對不能打價格戰,而是要提升它的附加值,這樣才能促進市場的良性循環。

    來源:糖酒快訊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熱點視頻

    第六屆中國報業黨建工作座談會(1) 第六屆中國報業黨建工作座談會(1)

    熱點新聞

    熱點輿情

    特色小鎮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03583

    www.色五月.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