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隨著政府“乳業新政”的出臺,國家加大了對奶粉行業的整頓,多款條例大大提高了行業門檻,并在國內乳業市場引發了連鎖效應。這一年里,一些代工、假冒“洋奶粉”品牌被清理出中國市場,一批中小型奶粉企業誠惶誠恐,因工藝和產品質量不達標也正在被市場逐步淘汰中。而為了達到行業新標準,圣元、伊利、蒙牛等生存下來的著名本土企業也在增大對各生產環節的投入,國產奶粉品質突飛猛進。
邁入2014年,各方博弈也進入了新的發展階段。內部資源重組、國際化戰略布局、上游資源掌控、海外并購、建廠……眾多積極手段正在為迎接國內奶企的春天作準備。
? 史上最嚴行業監管制度的積極效應
政府部門于2013年6月,發布了《關于進一步加強嬰幼兒配方乳粉質量安全工作的意見》,內容中涉及嬰幼兒配方乳粉從源頭到消費全過程監管的細節,正是這個文件,拉開了我國歷史以來政府出臺最嚴格嬰幼兒配方奶粉監管制度的序幕。新政策嚴格限制了代加工產業、乳業入門資本、生產加工流程審核等細節。
看似“苛刻”的新政策,實際卻為國內奶粉市場帶來了積極的效應。對進口奶粉企業而言,提高的準入門檻意味著洋奶粉品牌要不耗費更多的生產成本,要不就面臨被兼并的風險,最終退出中國市場。而那些資本不足、資源稀缺、技術不夠成熟的小品牌也將逐漸被淘汰出局。而傾向于本土品牌的新政,也為為無數實力雄厚的本土品牌設立了嚴謹的行業衛生標準,大大提高了本土奶粉的品質。
本土品牌發展插曲,“奶荒”迫使海外尋求優質奶源
就在大家都以為在新政干預下,本土奶粉品牌將轟轟烈烈發展起來的時候,奶源供需矛盾卻日漸突出。長久以來,我國的粗放散養模式在市場逐步發展下漸漸遭到了淘汰,牛奶質量不達標,飼養成本上漲,許多散戶開始賣掉奶牛,另謀生路,因此優質奶源供不應求。
為尋找優質、穩定的奶源,眾多本土企業紛紛將目光投向海外市場,發揮了企業自身的調控力量,簽訂長期奶源訂單、資本合作、海外并購、建立子公司等積極手段出臺。而以圣元為首的幾家本土奶粉品牌,更是投入了巨額資本,計劃于海外建立工廠,將上游產業鏈緊緊握在自己手上。
據悉,圣元一直進口法國的優質脫鹽乳清粉,合作關系可謂非常深厚,而2013年“奶荒“危機的爆發,更是進一步激發了圣元海外建廠的念頭,經過大半年的精心布局,圣元最終將工廠選址在了法國,預計投入共計9000萬歐元,工廠建成后年產量將達到10萬噸。這樣“大手筆“投入在國內乳業發展歷史上都是史無前例的。
?借力使力,利用世界資源,布局國際化戰略
2014年伊始,眾多本土品牌在政府乳業新政+企業資源重組的雙重調控模式下進入了全新的發展階段。以近日傳來法國工廠建廠奠基喜訊的圣元集團為例,國內政府的扶持政策為企業的發展創造了先決條件,而奶源問題也促使企業進一步改革、資源重組,使得海外建廠項目終于敲定,不僅僅解決了奶源供需矛盾,更重要的是為本土奶品牌打開了一扇國際市場的大門。
據了解,圣元之所以選擇在法國建廠,不僅是因為法國有著豐富、天然、綠色的奶源,更重要的是與國內相比,法國的乳制品產業已經達到工業化程度,管理模式成熟,對產業鏈的每一個環節都要求控制衛生質量,這種控制從農場開始,一直延伸到加工、運輸、銷售階段。如能在此建廠,就能夠墊著歐盟這個巨人的肩膀,生產出世界一流品質的高端奶粉,正式打開企業的高端產品線。圣元此舉,可謂一舉兩得,實在是戰略決策的贏家。
如今,國內乳業市場的春天已悄然而至,本土品牌也到了資源整合,調整發展戰略的關鍵時期,而誰才是最終的市場贏家,就讓我們拭目以待吧!
來源“中國經濟網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03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