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從轉基因爭論看中國決策制度的缺陷


    時間:2014-01-09





      轉基因食品的爭論表明,中國消費者不缺乏科學素養,也不缺乏民主精神,而是缺乏現代的決策制度。

      最近,原中央電視臺主持人崔永元和一位科普作家方舟子之間的爭論,引起公眾廣泛關注。雙方的爭論已經到了非理性的地步,變為人身攻擊。這是令人感到遺憾的事情。之所以會發生如此荒誕的現象,是因為在中國缺乏科學的決策制度。

      過去人們強調民主決策、科學決策的重要性,可是,并不了解科學決策與民主決策的實質含義。科學決策在現實生活中異化為少數科學家的決策,而民主決策則變成了少數服從多數的決策。

      事實上,民主決策是指公眾的話語權問題,在現實生活中強調的是程序正義。在民主決策的過程中必須充分尊重各方面的意見,滿足公眾的知情權和表達權。而科學決策強調的是決策者的解釋權問題,決策者有權對自己作出的決策進行詳細的說明,以便最大程度爭取公眾的支持。但很遺憾的是,一些科學工作者并不了解民主決策和科學決策的實質含義,他們動輒把那些反對他們意見的人稱之為缺乏科學常識的人。而一些熱衷于公共事務的公眾人物,由于不了解科學決策與民主決策的實質內涵,錯誤地以為只要進行田野調查,聽取多數人的意見,就可以得出正確的結論。

      在轉基因問題上之所以引起巨大爭議,根本原因就在于,關注公共事務的公眾人物試圖通過民意測驗,來證明自己觀點的正確性。而從事科普的作家則試圖從科學的角度證明自己觀點的科學性。這些都不是現代民主決策和科學決策應有的態度。現代民主決策的基本含義是允許社會各界充分發表意見,不管這些意見是正確還是錯誤的,只要允許人們暢所欲言,那么,就可以去偽存真,就可以在爭論中逐步地尋求共識。轉基因問題絕對不是少數科學家可以決定的問題,因為它關系到千家萬戶,涉及每一個消費者的切身利益,人們有理由關心轉基因的問題,有理由表達自己的擔憂,甚至有理由反對政府進口轉基因商品。

      當不同的群體對轉基因食品的意見不一致時,政府決策就應該小心謹慎,千萬不能聽取少數科學家的意見,把關系到億萬民眾身體健康的問題變成一個純粹的科學問題。政府應當充分尊重消費者的選擇權,應當以更加嚴格的法律制度,要求轉基因的生產和銷售企業在顯著的位置標明轉基因食品,允許消費者自由選擇。

      政府的首要職責是將轉基因食品和非轉基因食品區分開來,充分滿足公眾的知情權,防止一些轉基因食品的生產企業把轉基因食品當作非轉基因食品銷售,從而損害消費者的知情權和選擇權。政府應當在力所能及的范圍內,盡可能地公布轉基因食品的科學研究成果,盡可能地將科學家分析轉基因食品的信息告知公眾,讓公眾在信息充分的條件下做出選擇。在轉基因食品生產和消費領域不存在說服的問題,更不存在強迫消費的問題。政府應當增加信息的透明度,從而確保在轉基因食品的生產和消費過程中最大程度的保護消費者的利益。

      透過轉基因食品的爭論,我們發現中國消費者不是缺乏科學素養,也不是缺乏民主精神,而是缺乏現代的決策制度。在現代決策體制下,每個公民都可以自由地選擇,每個公民都可以充分表達自己的意見。但很遺憾的是,某些參與討論的科普作家動輒給別人扣上不懂科學的大帽子,試圖以此來堵住他人的嘴巴。這是一種特殊的專制,它會把科學主義變成專制主義。部分公眾人物試圖發動群眾通過投票的方式,來支持自己的觀點,這樣做實際上是把科學主義變成民粹主義,同樣是一種危險的事情。在討論類似于轉基因這樣的問題上,我們一定要堅持民主決策、科學決策的原則,一定要充分尊重公眾的知情權、話語權,一定要高度重視決策者的解釋權,因為只有這樣,才能減少信息的不對稱,也只有這樣才能充分滿足公眾的選擇權。


    來源:證券時報網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熱點視頻

    第六屆中國報業黨建工作座談會(1) 第六屆中國報業黨建工作座談會(1)

    熱點新聞

    熱點輿情

    特色小鎮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03583

    www.色五月.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