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08年發生“三鹿奶粉事件”以來,我國密集出臺多項政策,旨在提升乳制品質量安全,提振消費信心。但與此同時,當前我國乳制品尤其是嬰幼兒乳粉質量安全風險仍存。
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副局長滕佳材2013年12月25日說,當前我國嬰幼兒乳粉和乳制品質量安全水平總體穩定向好,從近年來風險監測和國內外嬰幼兒配方乳粉比較監測的數據分析,國內乳制品質量安全水平有了顯著提高,特別是嬰幼兒配方乳粉在質量安全指標和營養指標上,經過近幾年的努力,與進口乳粉沒有明顯差距。但是也要看到,影響嬰幼兒配方乳粉質量安全的因素仍然存在,個別企業鉆制度的空子、“打擦邊球”的現象也偶有發生,嚴重擾亂了市場秩序,影響了乳制品產業的健康發展。
工業和信息化部消費品司副巡視員高伏曾在2013年6月舉行的“全國食品安全宣傳周”上介紹,我國嬰幼兒乳粉行業產業集中度低,目前全國有嬰幼兒配方乳粉生產企業127家,年產量約60萬噸,但是年產量在3萬噸以上的企業僅有3家。從國內市場看,國產嬰幼兒配方乳粉品牌僅占高端產品份額的近25%,國內嬰幼兒乳粉行業生產資源、管理資源和市場資源分散,面對新的生產方式變革環境和全球化競爭挑戰,凸顯適應性不強和企業競爭力弱等短板。
此外,我國嬰幼兒乳粉企業在管理規范、現代化管理和基本制度建設等方面良莠不齊,質量安全基礎不穩固。部分企業在素質提升、主觀自覺方面還比較欠缺。
業內專家認為,消費者信心尚未完全恢復,特別是對國產嬰幼兒乳粉仍心存疑慮。中國乳制品工業協會資料顯示,2012年我國共進口零售包裝嬰幼兒乳粉9.15萬噸,貨值10.49億美元,同比分別增長16.93%和1.79%;2013年上半年進口5.6萬噸,貨值6.45億美元,同比分別增長28.53%和29.07%。從國外捎購嬰幼兒乳粉的現象仍然存在。
滕佳材說,加強嬰幼兒配方乳粉質量安全監管是一項長期工作,只有起點,沒有終點。盡管我們做了很多工作,但影響嬰幼兒配方乳粉質量安全的因素還客觀存在,特別是我國的奶源與國外的相比還有比較大的差距,企業的質量管理整體水平還需要進一步提高。
來源:國際商報 作者:陳煒偉 胡浩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03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