趨勢一行業格局呈現多極化
調味品行業格局的演變,有三個重要節點。
第一個是2000年,形成以醬油品類為核心的四極。即:以廣東海天、致美齋為主的粵產醬油;以上海淘大、家樂、老蔡為主的滬產醬油;以雀巢美極、龜甲萬、李錦記、加加、和田寬為主的外資醬油;以北京金獅,石家莊珍極、天津天立、福州民天、湖南雙鳳等區域性醬油為主的地產醬油。
第二個是2005年,出現了以雞精新品類為核心的兩大陣營。這一格局形成的前提是2004年7月1日中國雞精行業標準的正式頒布實施。一年后就形成了8大品牌占據80%市場的局面。
第三個出現在2013年以后,行業將呈現多極化格局,形成多品類、多渠道,多力量中心的多極。
趨勢二品牌集中度提高
可以說,由分散到集中,是世界調味品行業大趨勢。
調味品目前的品牌集中度比較前5年,已經提升了50%。5年前調味品品牌有一定影響力的大約有1600家,現在重要的調味品品牌不到800家,能走出省并產生一定影響力的大約只有400家左右。
目前產品大類的集中度提升空間依然比較大,理由如下:我國醬醋行業集中度提高是長期趨勢。目前醬油類調味品行業產量CR5僅為26%,龍頭企業海天為15%,食用醋CR5約14.4%,龍頭企業恒順醋業僅5.3%,而日本CR5達到50%,龍頭企業龜甲萬達到30%。
未來,調味品品牌會形成全國一線品牌和區域性品牌兩大陣營。說句通俗的,叫做“高富帥”和“屌絲”共存,中間層可以忽略不計了。這種勢頭在西南和華東的制造企業已有表現。
品牌集中度提高,是由兩大驅動因素造成的:即資本聚合洗牌、消費者的心智定位。
先說說資本聚合洗牌。未來參與調味品行業洗牌的資本力量有四股,即國家資本、民營資本、公眾資本和異業資本。
消費者心智定位方面,則是因為消費者品牌意識提高,使業內分工更專業化。對于企業來說,關鍵不是你認為你是什么,而是消費者認為你是什么。如提到深色醬油(老抽),大家首先想到海天;想到蒸魚豉油(其實是賣香氣),首先想到李錦記;提到鮮味醬油,大家首想到味事達(現在大家還會想到味達美和東古一品鮮)。你看,色香味,消費者的心智都被占據了。提到蠔油,大家想到李錦記;提到雞汁,大家想到勁霸和家樂;提到復合調味料,大家想到王守義十三香和安記。那么,提到您的企業,大家會想到什么呢?
趨勢三品類細分并凸顯
此前的品類細分主要是大品類細分。如醬油品類(見下圖),2011年、2012年整體的成長率大約在10%,成長速度明顯放緩,2012年部分地方領導品牌甚至出現了下滑現象。醬油的銷量整體上已經接于階段性飽和,目前只是在大吃小的改變,打區域拉鋸戰。加加醬油的銷量在局部已經在下跌,主要是華中市場、華南市場。
從品類上看,老抽整體下降、生抽、鮮味醬油增長。鮮味醬油成為新的品類。鮮味醬油是指氨基酸態氮含量為1.2以上的醬油,從2012的市場銷量上來看,已經可以認定已經成為一個新的品類,此前,這個品類一直是夾雜在花色醬油或者叫特色醬油里面。現在,這個品類已經成為繼續老抽、生抽之后的第三大醬油子類。諸多企業得益于該品類的成長,如味事達、東古、廚邦、欣和。
除了醬油,食醋品類、雞精品類、蠔油品類呈現相同的發展態勢。與大品類不同,小品類反而從過去不被注意開始突然崛起。
調味汁、調味粉、方便湯料等,都是針對某種特定的烹飪功能,或是特定菜式制作使用的調味料。這些過去銷量極少的小品類,已經漸漸形成龐大的市場。這是由于:第一,餐飲業突飛猛進拉動需求增長;第二,生產商注重品牌形象,率先搶占該品類的品牌高地,克服了零散問題。
在這些小品類之中,增鮮品類勝出。如鮮味醬油,超鮮味精。其他,諸如腐乳品類、醬腌菜品類、調味醬品類、泡椒品類、料酒品類、調味油品類,均有較大增長潛力。
趨勢四價格高低兩極化
同一品類產品,會向高價格和低價格兩個方向發展,中檔價格變得不好賣。
價格向高端發展的原因在于:首先,家庭消費者需求檔次提高;其次,廠家提升品牌和緩解成本壓力的需要;第三,醬油整體定價還有上漲的空間。
價格向低端發展主要受兩方面因素影響,及大眾餐飲降低成本的需要,以及領導品牌提高市場占有率的需要
趨勢五渠道急劇大變革
未來,市場渠道結構將進一步升級,商超渠道重要性大大提升。
近3年的發展變化表明,過去大流通、餐飲渠道的快速增量的模式,現在會有一些新的突破。隨著中國進入城鎮化市場為主的階段,銷售渠道將縮短,批發渠道中,二批商的重要性弱化,渠道的重點會向商超渠道、縣級分銷渠道轉移。而為了提高產品毛利和對于渠道控制力,經銷商、大零售商、餐飲企業也紛紛推出了自有品牌。
趨勢六經銷商快速轉型
未來,以經銷商為核心的調味品銷售渠道,與廠家關系將變的更加微妙。廠家和經銷商在爭奪市場的過程中,既有競爭又有合作,并不斷爭奪市場控制權。但總體而言,雙方合作將變得更加深入,這也是市場競爭加劇的結果;
這種形勢之下,全國調味品經銷商在接下來3-5年內會發生急劇的洗牌,整體上會進一步集中。經銷商兩級分化趨勢明顯,即大的越來越大,小的越來越小。強的越來越強,弱的退出區域市場。以北京市場為例,大經銷商一年可以做到4個多億,而絕大多數的調味品經銷商只能做到1000萬左右。
導致這一變化的原因在于,傳統調味品的毛利已經在進一步下降,要推新產品,對于經銷商的綜合能力要求比較高,不能再像過去那樣開一個檔口,守個兩年就能賣貨。現在需要經銷商主動出擊。隨著渠道距離縮短,轉型慢的經銷商必然失去優勢。
順應這種趨勢,全國經銷商有形成聯合體的趨勢。一些年銷售額在1億元右右的經銷商自發組成了調味品經銷商協會,如河南陽明的河南調味品商會,以及河北吳麥臣組成的區域性經銷商協會等。
趨勢七資本整合產業鏈
從項目投資角度來講,調味品行業的穩定性、持續盈利能力、抗風險能力已經被資本所了解和關注,屬于穩健型的投資項目。
從實體投資來講,由于調味品行業品牌建立比較困難,所以,資本還是傾向通過收購來切入調味品行業,這樣可以減少好幾年的摸索過程。目前介入這一領域的資方主要包括國家資本、民營資本、公眾資本、異業資本和海外資本。
趨勢八管理技術現代化
隨著營銷環境發生變化,管理決策也變得愈發困難。因此,調味品行業需要摒棄過去傳統用人管人的低效率、粗放式管理方式(如用紙質的報表和電話來管理生意),學會用制度來管人,用技術來管人,讓管理模式化、系統化,如采用“通路精耕”管理系統、終端拜訪點讀機、微信辦公、餐飲終端動銷王、賣場終端攔截技術等。新技術必將提升溝通效率,因此企業采取行動的速度也將大大加快。
來源:慧聰食品工業網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03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