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勾調白酒標清“食用酒精”才能明白消費


    時間:2013-12-30





       有無“食用酒精”標簽要注明

      用食用酒精生產酒但在配料表中不標注“食用酒精”,這一白酒業的“潛規則”或將消失。

      近日,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在官網發布了《關于進一步加強白酒質量安全監督管理工作的通知》,其中明確要求,“嚴格規范白酒標簽”。《通知》特別強調,食用酒精勾調的白酒,其配料表必須明確標注食用酒精等成分或生產方法,“不準將液態法白酒、固液法白酒標注為固態法白酒。使用食用酒精勾調的白酒液態法白酒,其配料表必須標注食用酒精、水和使用的食品添加劑,不得標注原料為高粱、小麥等。以固態法白酒不低于30%、食用酒精等勾調而成的白酒固液法白酒,其配料表必須標注使用的液態法白酒或食用酒精等內容,不能僅標注為高粱、小麥等。”

      談“精”不必色變

      使用食用酒精勾調被廣泛運用于白酒生產中,然而以前酒企在產品的相應標簽中并不明確標注“食用酒精”,這被視為白酒業的一大潛規則。

      一位酒企人士透露,“行業都是這樣,或怕引起消費者敏感,中低端酒大多是液態法或固液法白酒,但并不標注使用食用酒精。”

      “食用酒精的標注,對中低檔白酒的影響會比較大,因為一旦標準嚴格執行,可能會導致消費者的購買積極性減弱。雖然食用酒精本身沒有問題,也是糧食釀造的,但消費者對食用酒精還是比較忌諱。”白酒行業專家趙義祥指出。

      消費者為什么對“食用酒精”這么敏感?很重要的原因是消費者把曾經工業酒精喝死人的罪過加在了食用酒精的頭上。很長一段時間以來,中國的白酒市場患上了酒精恐懼癥,甚至談酒精色變:生產者不敢說用酒精勾兌。

      記者通過對食用酒精概念的查找發現,很多資料將食用酒精的分類列在了食品下面。食用酒精到底是什么?食用酒精與消費者飲用的白酒到底有什么關系呢?

      據可查的資料顯示,食用酒精又稱發酵性蒸餾酒,主要是利用薯類、谷物類、糖類作為原料,經過蒸煮、糖化、發酵等處理而得的供食品工業使用含水酒精,其風味特色分為色、香、味、體四個部分,也就是指蒸餾酒中醛、酸、酯、醇這四大主要雜質的含量,不同的口味和氣體會使蒸餾酒的風味不同。

      通過對食用酒精概念的分析可以看出,消費者通常所說的白酒和食用酒精的基本概念是吻合的。從這個定義中也可以發現,食用酒精必須是以薯類、谷物,或廢糖蜜為原料,必須通過發酵法釀造。食用酒精不含有對人體有害的苯類和甲醇3016, -31.00, -1.02%。因此,消費者對食用酒精的恐怖可以說是一種誤讀。

      中國酒業協會白酒分會副秘書長宋書玉曾呼吁:“消費者不要談‘精’色變。”據了解,國標GB/T20822-2007規定,白酒釀造分三種類型:固態法、液態法和固液混合法。簡單地說,固態法是由糧食釀造的;但采用液態法和固液混合法生產的白酒中,都有“食用酒精”的成分。

      他介紹,大多數用食用酒精調配的酒是安全的。首先,現在的酒精也是玉米2327,0.00, 0.00%生產的,只是其釀造工藝與中國傳統的釀酒工藝不一樣。用食用酒精調配白酒味道可以保持穩定性,不會四季不一樣。“由于酒精勾兌成本低,售價相對便宜,也能滿足更多消費群體的需要。”宋書玉說。



      標簽應通俗易懂

      放眼目前琳瑯滿目的白酒,包裝上“原料”一欄絕大多數為水和各種糧食。消費者也反映,超市里也就十幾元一瓶的紅星二鍋頭標明用了食用酒精,這顯然與行業高達七成的酒精勾兌比例相悖。

      白酒酒精勾兌并非秘密,令人質疑的是,酒企采用何種生產工藝,為何不能在包裝上寫明?

      對此,宋書玉解釋,“這幾年來,協會下屬的骨干企業都會在包裝上做明顯的標注。”比如,企業會標明是采用固態、液態或固液混合法生產。如果是采用后兩種工藝,在原料上進一步說明是食品用香料或者具體物質名稱。但從市場情況來看,該規定并未落至實處,而且目前標注的術語太過專業,絕大多數消費者并不了解采用液態或固液混合法生產的白酒是要用食用酒精勾調的。

      有業內人士向記者實言相告,“消費者很難接受酒精釀酒的事實,法律上也未有明確的標注規定。加上即使酒精勾兌,也有很多種方法,包裝上要說清比較困難。”

      “是勾兌還是釀造,單憑感官判斷肯定不行。行業內一直在研究檢測的技術手段,包括大家爭議比較多的年份酒問題,也會通過準入門檻、認證標準、技術手段等組合拳來解決。”宋書玉稱。

      中低檔酒不該裝“純”

      純糧固態發酵白酒是用傳統工藝釀造,20世紀60年代,由于糧食供應緊張,為節約用糧,白酒行業開始探索用代用原料生產白酒,稱為新工藝白酒。而新工藝白酒,就是以食用酒精為原料加添加劑兌制的白酒。

      鄭州市酒類協會副會長兼秘書長張云旺說,新工藝釀酒并沒有錯,但以新工藝酒冒充“純糧酒”,則是不對的。現在市場大行其道的新工藝白酒,屬于對傳統固態法白酒香型的效仿,由于工藝決定,質量上始終落后于固態法白酒,只能生產出中、低檔白酒。這些檔次的白酒,實質上多不是糧食酒,而是水、酒精和醇、酸、酯、醛等類香精香料的排列組合。如:濃香型白酒=己酸乙酯+乙酸乙酯+乳酸乙酯+丁酸乙酯+……醬香型白酒=乙酸乙酯+乳酸乙酯+己酸乙酯+正丙醇+乙縮醛+……在酒水里加這些添加劑已成為行業潛規則,不加這些,酒的醇、綿、柔等口感就淡了,加了才能達到平衡。不少消費者認為,掛杯的酒是陳釀好酒,其實,用丙三醇就可以使酒有掛杯的效果,消費者喝的外包裝上標示的“某某年陳釀”,難說不是浮云。

      “廠家在外包裝上不標示‘純糧固態發酵’,不把添加劑和酒精標示出來,是為其銷售‘純糧釀造’等打掩護,完全是欺詐消費者。”張云旺說。

      誰不標注就把誰揪出來

      勾調出的白酒在標簽上要標明“食用酒精”,其目的是要將勾調出的酒與純糧釀造的酒區分開來,因為真正的好酒還是純糧釀造的。

      據了解,純糧固態發酵是我國傳統的白酒工藝,指的是以糧谷為原料,加入含微生物曲塊后,經過糖化、發酵、蒸餾、陳放、勾調等工藝,釀成的酒無需添加任何非自身發酵產生的物質。

      一般來說,純糧固態發酵白酒的品質要高于液態發酵白酒,其味道比后者更醇厚豐滿,香味和口感更協調,也更有益人體健康;而用食用酒精加水和香精,或用固態發酵的酒液勾調成的白酒,口感雖然單薄,卻因工藝簡單,成本減少,而能大量廣泛生產。

      有業內人士稱,部分白酒廠家通過酒精勾兌冒充純糧固態發酵法,已成了公開的通行做法,嚴重擾亂了市場秩序,欺騙了消費者,造成了不公平競爭,如果任由這種現象蔓延,將會對白酒產業帶來毀滅性打擊。

      正因如此,白酒標簽上明確標出“食用酒精”及各種香料的使用情況,才能讓消費者明白消費。

      值得一提的是,關于食用酒精的鑒別技術可能在明年上半年推出,宋書玉近日召開的一次內部交流會上表示,酒精和食品添加劑鑒別技術推出后,“有了科學的檢測技術,誰要是不把添加劑包括酒精標注出來,就把誰揪出來。”


    來源:糖酒快訊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熱點視頻

    第六屆中國報業黨建工作座談會(1) 第六屆中國報業黨建工作座談會(1)

    熱點新聞

    熱點輿情

    特色小鎮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03583

    www.色五月.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