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白酒業周期規律將被打破 巨變將隨之而來


    時間:2013-12-25





      白酒業的“黃金十年”結束,已是業內共識。去年底,從酒鬼酒塑化劑事件開始,中國白酒行業進入深度調整期。悄然之中,整個白酒行業的銷售量、利潤率和市場途徑等關鍵指標,急速萎縮。



      業內人士普遍認為,此輪白酒行業調整,尤其高端白酒消費的深度調整,至少將持數據顯示,2013年1~—4月,全國白酒產量達381.8萬千升(折65度,商品量),增長6.9%,增速較1~—3月下滑0.92個百分點,增速較去年同期下降10.36個百分點。

      白酒行業本次行業調整的深層次原因,是歷經一段時期的膨脹式發展后,其積累的痼疾終于集中爆發。

      從某種程度上講,此次白酒業調整期的到來并不讓人驚訝。自從1988年白酒價格放開至今25年,白酒行業歷經數度起伏,呈現周期性發展的特征。早在數年前業內企業狂飆突進的巔峰時期,便有不少人警示了這一周期的盡頭即將到來。

      而今,當行業拐點到來,白酒業面臨的是又一次循環,還是將打破周期律,迎來新生?



      白酒周期律

      從2002年到2012年,我國白酒業銷售收入從495.88億元上升到近4000億元,增長近8倍;白酒產量從378.47萬升上升到 1153.16萬升,增長超過3倍;白酒業利稅總額從126.78億元上升到1366.18億元,增長超過10倍。

      在2013年央視廣告招標會上,眾白酒企業力壓群雄,不僅包攬了中標總額前三的席位,而且在前十名中,白酒企業更是占據半壁江山,反映出白酒業當時如日中天的發展態勢。

      “這是自25年前國家放開白酒價格管制之后,白酒業發展的頂點。”五糧液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劉中國表示。

      但是,日中則昃。白酒業迎來了行業劇變的拐點。

      有專家表示,25年間,白酒業的發展歷程共經歷了先漲、后跌、再漲的三個階段,大約以8年為一個周期。此前的每次盛衰轉變,均明顯受到國家宏觀經濟環境的影響。

      例如,1996年由盛轉衰,就發生在1994年國家分稅制改革、宏觀經濟調控和銀根緊縮時期,又恰逢國有企業大范圍的體制性改革、流通渠道國有企業的大面積停滯和民營企業的初步崛起等大背景。

      而2005年后,行業再次整體上揚,又反映出2003年開始的宏觀經濟連續騰飛、消費結構升級、商務消費驟增、國企改革基本完成等宏觀因素。

      此輪白酒業的變化是否仍是周期律的再次生效?是否還會在一個下行周期后再次迎來又一個“黃金十年”?

      答案要從過去十年發展中來尋找。白酒業過去十年的騰飛,除了得益于國家宏觀經濟的發展,市場之外的助推因素也發揮了極為重要的作用。同時,整個行業的粗放擴張也早已為由盛轉衰埋下了伏筆。

      “行業出現低谷,是完成行業洗牌的前奏,是產業結構升級的黎明,是經銷商優勝劣汰的抉擇,是企業質量優勢凸顯的機遇,也是以消費者需求為導向的經營理念的回歸。”劉中國這樣表達自己對所謂周期律的看法與理解。

      當下,低谷已經不可避免。面對外部因素多重施壓、內部急需創新發力,高端白酒發展空間日漸縮窄,以及經銷商抗風險能力亟待提升等諸多未竟之業,五糧液又該何去何從?



      跌宕中成長



      進步,生發于執著的追求。力量,來自于過往的成長。

      事實上,25年間,五糧液無論是順周期抑或逆周期,都在行業的一次次起跌中不斷充實和蛻變,有著太多逆勢向上的故事。因而,應對此次危機,五糧液人“心里有底”。

      上個世紀,坊間曾長久流傳著白酒“吃得看不得”的說法,也流傳著“有女不嫁烤酒匠,有兒不進酒糟房”的古諺。“作坊式老酒”一詞時不時出現在人們對酒廠的描述中,對其衛生條件更是頻頻搖頭。

      而那時候起,五糧液醞釀了第一次厚積薄發,讓所有人側目。

      盡管年銷售額僅幾千萬元,年利潤不足一兩百萬元,企業資金吃緊,但幾年醞釀之后,五糧液幾乎拿出了整年的利潤用以自己歷史上第一次技術改革。

      “首先是硬件投入,改造車間、增添設備、修蓋化驗室和實驗室以及設立科研所等,一并而起。”五糧液股份公司副總經理彭智輔回憶說,“要擺脫手工作坊的老舊形態,就先要向質量效益型企業邁進。”

      也正是五糧液的這一步,讓整個白酒行業從此開始踏上標準化、工業化之路。而后五糧液30年來的幾次技改,亦成為推動行業進步的龍頭。

      第二次技改開始于上世紀90年代初,王國春要求全廠上下將工藝管理提升為質量管理,成立全面質量管理辦公室并對中層領導、關鍵工序人員進行培訓,引進各項檢測技術并提出“質量效益規模型”的概念。

      1991年拿下全國首個國家質量管理獎之后,大規模建設新廠房、新車間成為五糧液又一步好棋。數個千萬噸級釀酒車間的設立,使五糧液老窖池的獨特優勢得到進一步發揮。

      進入2000年,第三次技改所提倡的“凸顯酒業、優化多元”,又將前兩次技改的方法和理念充分豐富、擴容。今天,五糧液已經擁有全球規模最大的釀酒基地。

      中國食品工業協會秘書長馬勇在一次五糧液“世界名酒”戰略研討會上,就充分肯定了五糧液的產品質量是以多個“世界第一”做為支撐的事實。

      例如,五糧液擁有全球規模最大的發酵池,全面保證了基礎酒的生產和“優中選優”的能力。五糧液不銹鋼罐儲酒的能力居全國首位,即便遍尋日本、韓國等多個推崇蒸餾酒的國家,也很難找出匹敵五糧液1/10儲酒能力的企業。

      “規模上去了,但品質不能馬虎,每年、每批、每桶酒都須品質如一。”彭智輔認為。

      與通信、IT、汽車等現代高新產業不同,白酒釀造講究集天地精華、盡人事之力,其質量管理更為人性化、精細化。在大規模擴產能的同時,質量管理已不再是直線式的理念和口號,每道工序、每個員工都被賦予了更深遠的責任,由此形成了五糧液獨有的質控體系。

      現代企業的競爭歸根結底是質量競爭,市場以質量決定企業的命運。與過去不同,如今不僅要考慮能釀酒、釀好酒,還要考慮最大可能實現品質如一,更要考慮廢料循環、無害化處理等環保因素,賦予質量管理更廣泛深刻的內涵。

      “盡管白酒屬于生物發酵的傳統作業,但五糧液人身上處處透著一種精神,一種執著于細微、厚德求上進的敬業精神。”前述業內資深專家說道。

      循環還是新生

      “慌什么,做應該做的事。”當下,五糧液集團前董事長王國春的那句話,仍然能成為五糧液上下能夠平心靜氣應對危機的支撐力。

      在五糧液集團現任董事長唐橋看來,正是由于過去的“黃金十年”并非行業理性發展的十年,因而至今還有人認為“黃金十年”終將回歸,賣方市場還會回來。“這是不可能的。白酒業的周期律將被打破,徹底變革即將到來。”唐橋表示。

      新生意味著,首先要終結十年的不理性。專家認為,如果白酒暴利時代徹底消失,則整個行業必將回歸正常利潤和正常發展。

      而這樣的理性時代,白酒企業的生存邏輯將發生劇變。其邏輯起點,便是白酒業需要重新聚焦核心消費群體。

      研究顯示,從白酒消費者的收入狀況來看,中低收入人群(月收入3000元以下)的比例下降,中高收入者比例上升。其中,企業經理人員階層和一般職員的比重有明顯上升,私營企業主和個體戶、專業技術人員、國家與社會管理層的比重有所下降。

      很明顯,白酒消費者正向企業職業群體集中,職業化、白領化傾向明顯。這一變化,一方面源于高端消費的增長,另一方面源于白酒價格攀高后,傳統消費人群對中端白酒的消費能力下降。高呼“喝不起”的聲音,近幾年也一路高漲。

      因此,面對理性消費時代的到來,五糧液必須及時回應市場。“新市場必須依靠新消費群體。”唐橋認為,因而五糧液將更加注重中端產品,做“老百姓喝得起的名酒中的民酒”。

      7月,五糧液最新推出兩款全新戰略產品——五糧特曲和五糧頭曲。這是其面對市場重大調整做出的最新舉措,目標直指中端白酒市場。

      早在今年3月,五糧液便在新品上市說明會上提出,要聚力打造五糧液、六和液、五糧春、五糧醇、綿柔尖莊等五大戰略品牌。除五糧液之外,其余五大品牌均為面向中端市場的“腰部”產品。

      但“腰部戰略”,卻并非五糧液一家獨有。不約而同地在中端市場發力,成為全國數萬家白酒企業“過冬”的良策。專家表示,要在這一劇變中實現新生,還并非僅僅調整產品線、重整產品布局就能完成。

      走進理性消費時代的白酒業,在其消費群體變化的邏輯起點背后,迎來了一場“大綜合”考試。“以前是專家說了算,如今是老百姓說了算。”唐橋說。這意味著,市場將會從追捧白酒企業,變為追隨普通消費者。因而,五糧液以后要在市場上比產品質量、比售后服務、比價格,為老百姓堅持高端品質,更提供高端服務。

      為此,一場自我革新由內而外地發起。

      機構改革成為了著力點。激發市場銷售部門、服務部門的活力,進一步強化已經領先于業界的質量防控體系,成為唐橋慎思后的第一步棋。“一系列巨變會隨之而來”。

      “我們必須有新思維。”劉中國表示,“回顧過去的日子,五糧液成長最快的時期都是整個行業發展出現瓶頸和問題的時候。全員營銷,不斷學習,花大量時間去開拓市場,等到行業好轉,五糧液就會超越所有的競爭對手。”應對變革,五糧液全面梳理產品布局、傾斜資源為普通百姓服務,并適時提高內部效率,不久后定將真正扭轉頹勢。

    來源:糖酒快訊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熱點視頻

    第六屆中國報業黨建工作座談會(1) 第六屆中國報業黨建工作座談會(1)

    熱點新聞

    熱點輿情

    特色小鎮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03583

    www.色五月.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