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6月,國家9部委發布的《關于進一步加強嬰幼兒配方乳粉質量安全工作的意見》中提到:“下一步將實行嬰幼兒配方乳粉專柜專區銷售,試行藥店專柜銷售。”日前,國家細則出臺,現在明確奶粉進藥店銷售,需要行政審批了。取得許可的藥店,除了必須設立專柜銷售嬰幼兒配方乳粉外,還要劃定專門的柜臺、貨架,擺放、銷售嬰幼兒配方乳粉,并在柜臺、貨架顯著位置設立提示牌,提示牌則是“綠底白字”的式樣。此外,食品藥品監管部門則要對嬰幼兒配方乳粉購進、儲存、銷售等行為進行規范管理,每一罐奶粉均可追溯源頭。
根據通知,藥店試點賣奶粉實行自愿申請原則,對藥店申請試點銷售嬰幼兒配方乳粉的,各地食品安全監管部門應當按照企業自愿原則,并根據法律法規規定的許可條件要求和程序,實施許可。
對此,記者采訪的多家藥店負責人均表示不解:“參照藥品經營質量管理規范來經營奶粉,試行專柜專區銷售等對藥店而言都不是問題,問題是早在國家沒有試點之前,不少藥店都獲得工商部門單獨發證,可以經營奶粉,如此一來,試點的意義何在?今后是必須申請試點才能賣奶粉?還是即使不申請試點,憑著工商所發的乳制品流通許可證也能繼續賣奶粉?”有藥店人士認為,與其試點不如直接進入“專項認證模式”。
此外,更有藥店人士擔心,如今雖然在省一級已經完成了藥監部門的機構改革和職能轉變,但在市區的改革仍未完成,申請試點會否變成申請無門?“暫時也只能觀望”。
奶企:“奶粉進藥店”是趨勢
相比于市民,業內對奶粉進藥店的反應更為敏銳一些。記者了解到,商務部下屬的中國國際貿易學會國際品牌管理中心日前召開了“奶粉進藥店座談會”,會上透露,相關方面計劃從今年10月至明年春節,完成“奶粉進藥店”北京和江蘇試點;到明年春節后,在試點的基礎上,選擇100個消費能力強的城市擴大試點,完成1萬家店的投放;到2015年,再投放1萬家店,擴大到400個城市。藥店銷售奶粉貌似“來勢洶洶”。
多家一線奶粉企業的人士告訴記者,藥店渠道在國內還處于初級階段,目前政府想牽頭推動建立藥店這一渠道,但這個渠道與中國消費者的消費習慣并不吻合,盈利前景也不明朗。目前,一些奶粉品牌只是有部分地區的經銷商、代理商與當地藥店開展合作,作為總部其實并無統一部署,積極性并不高。
事實上,記者了解到,目前,國內奶粉的銷售渠道主要有三個:商場超市、母嬰店和電子商務。其中,商場超市占據約6成,母嬰店約占3成,電子商務近幾年發展較快。而目前存在的少數藥店賣奶粉的渠道,在產品價格、種類和消費者消費習慣等多個方面都不存在優勢,銷量微乎其微,且渠道開拓維護成本較大,因此未獲得絕大多數奶粉企業重視。
不過也有一些奶粉企業對藥店渠道十分看重。合生元安徽大區相關人士就告訴記者,上周其邀請了省內50多家連鎖藥房,希望能夠進一步加強與藥房渠道的合作。該人士直言,香港等地過半的奶粉都是通過藥房售出,這是一種趨勢;且藥店售奶粉符合國家政策方向,因此藥店渠道還是有理由被看好。
記者了解到,從北京、江蘇兩地目前的試點來看,多美滋、合生元、伊利、蒙牛等10多個品牌的近百種嬰幼兒配方奶粉已入駐藥店銷售。不過記者了解到,對于奶粉進藥店,各家奶粉企業其實態度不一。
藥店:期待能形成規模效應
"我們是第一家申報的藥店,申報了4家門店,現在正等待部門審批。"蕪湖元初藥房總經理助理、營運部部長武威告訴記者,蕪湖發布藥店銷售奶粉試點方案后,他們十分積極。
"我們集團有自己研發的二維碼系統,可以直接用于藥店上架的奶粉,在技術上有便利。"武威介紹說,每罐奶粉都會貼有二維碼,消費者通過手機等終端掃描,可以很方便地追溯到奶粉的相關信息。他表示,藥店銷售要遵守GSP藥品質量管理規范,藥店系統無論是進貨還是銷售,其管理都要比超市更加嚴格和規范,職能部門的監管也相對比較到位,假冒偽劣奶粉在藥店出現的可能性顯然要比在其他商業場所低得多。
武威稱,不過相比較而言,藥店的倉儲環境、管理等要求更嚴格,成本比傳統商超要高些。藥店銷售奶粉初期盈利空間其實不大。只有政策推廣達到一定效果,后期量做上去之后,才能形成規模效應。
記者了解到,安慶市相關部門目前尚未有藥房銷售奶粉的試點計劃,但多年來,市場已自發形成藥房賣奶粉的情況。安慶仁濟堂大藥房阮姓負責人告訴記者,該藥店自今年上半年開始嘗試上架銷售奶粉,但由于市場尚未形成氣候,目前銷售量一般。
"我覺得藥店賣奶粉對消費者來說是好事,我們從廠家直接采購奶粉,取消中間環節,保證質量安全,同時與藥品一樣進行管理。"阮姓負責人告訴記者,對于藥店來說,醫改對于藥品價格的調整,影響行業整體利潤。目前藥店競爭壓力變大,藥店要尋求新的利潤增長點,奶粉是個新的盈利領域。不過她也表示,藥店銷售奶粉還沒有經驗,國家政策推廣普及也存在很多空間,亟待給力。
專家:進藥店不僅是做渠道
有藥店經營者認為,藥店對藥品的質量管理較食品更嚴格,引進藥品時都會首先要求供貨商提供資質證明,審核通過后才會引進其產品。藥店出售奶粉雖然也使用這個標準,但奶粉質量靠藥店肯定無法保證,最根本的還是要依靠源頭的管控。
省奶業協會秘書長李賽明表示,近年來,國家出臺多項措施加強奶粉質量監管。而"藥店專柜銷售奶粉"作為一個渠道控制手段,對于嬰幼兒奶粉質量保障有一定好處。不過,政策還需要很好地實施。
具體來說,奶粉進藥店的政策出臺后,國家還應盡快出臺相關細則來明確規定藥店的資質,細化相關的銷售主體資格和行為規則。目前,藥店水平參差不齊,本身也需要規范。此外,銷售環節應建立封閉式的銷售渠道,探索建立先行賠付制度和追償制度,探索建立強制責任保險制度。
其實,要保證嬰幼兒奶粉質量安全不僅僅在銷售環節,更在于從源頭、生產環節上加以控制。要想真正做到使消費者放心,應在奶源等基礎建設方面進一步加大監管力度,力爭做到從奶源開始,生產、分銷直至到達消費者手中的各環節都安全、透明。
來源:中國食品機械設備網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03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