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白酒行業而言,每年底都是年度重要收官之戰,今年在大環境政策影響下,市場遭遇寒冬,業績嚴重受挫。應該轉型還是選擇變通?白酒行業在遭遇空前嚴峻的挑戰時也迎來了全新的機遇!
宏觀政策影響白酒行業遭遇寒冬
正如萬事萬物都有其發展規律一樣,白酒行業在經歷了很長一段時間的繁榮期之后,隨著宏觀經濟發展下行,中央相關政策出臺,市場消費需求趨緩,以往過分倚重高端奢侈酒的經銷商們在這一輪的行業調整中可謂“大傷元氣”,白酒行業面臨發展中的瓶頸問題。
但企業同時也需要清醒的認識到,這只是行業發展中的一個必要環節,以往一味靠高價消費的盈利模式將不可持續,如何理性調整,在價格出現回歸的必然趨勢下抵過“寒冬”,是全行業面臨的重大課題。
轉型還是變通業內人士眾說紛紜
眾所周知戊戌六君子,歷來變法總是要流血的,尚未成功之前這些犧牲都是不可避免的。就如白酒行業的“寒冬”不可能像過去那樣暴利,它的營銷模式也不能局限于傳統模式,在這期間傳統的一些酒商經銷商破解之路舉步維艱。突破原有模式、開拓新的營銷渠道或是突圍的關鍵,拓展海外市場,開展企業團購和電商渠道將成為白酒發展的幾大路徑。
一些中低端市場和多元化發展的企業在這一輪調整中,對他們來說將是可遇不可求的機遇,因為未來酒企業發展一個關鍵因素是價格回歸理性,真正貼合市場消費者需求的企業,多數白酒企業目前已經開始通過子品牌或子產品進入了中低端市場,比如瀘州老窖此前已經推出了針對80后人群的“青春小酒”,五糧液的“低度系列”也把酒吧、夜場當作了潛在市場。不過在目前看來,也只能解燃眉之急。
據業內人士分析,在行業調整期中,繼續調整產品結構、穩定主品系價格,并應對多種不同的沖擊,成為當下面臨年關的白酒企業的真實寫照。
白酒行業有四個沒有變:中國白酒作為中國人情感交流載體、文化符號、偏愛消費品、消費白酒習慣文化習慣沒有變。
行業終將迎來全新的機遇與挑戰
酒行業蕭條的情況下,企業會受心理因素而感到恐慌,其實靜觀其變根據市場需求變化,進一步尋求與市場相匹配的轉型與轉變方式。在政策引導下,只要符合國情,大眾可以接受的,酒行業依然充滿了希望。
茅臺集團董事長袁仁國1218會上表示:“這次白酒行業調整不是壞事,有利于產品結構、營銷方式、發展模式的升級和加速,是促進行業健康發展的一次重要契機。”
就如文章開頭提到的,萬事萬物都有其發展規律,“寒冬期”過后必將迎來暖陽,在行業理性調整過程中只要整理好思路,調整戰略,抓住未來發展先機,白酒行業的未來依舊充滿機遇與挑戰。
來源:慧聰食品工業網 作者:清水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03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