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奶源缺口將長存 上市奶企調整結構尋出路


    時間:2013-12-16





      愈演愈烈的奶源短缺至今仍沒有止息的跡象。宋亮告訴中國證券報記者,眼下的奶源短缺問題要到明年二季度才有望緩解,“一方面,伊利、蒙牛等奶企2012年興建的牧場2014年有望陸續投產,另一方面,明年奶粉的進口價格有望下調,進口量也會隨之增長,對國內的奶源短缺將起到很好的緩解。”

      但是宋亮同時指出,奶源短缺要基本解決還要到2015年,國內的奶源缺口仍將長期存在,“規模化養殖還需要十年的時間才有望發展起來,到那時也才有望達到國內奶源供求的平衡。”

      奶源短缺也對A股奶業上市公司造成了不小困擾。

      從三家以液態奶為主的上市公司的三季報來看,伊利乳業前三季度營業收入和凈利潤增速雖然分別達11.13%和84.12%,但這份略低于市場預期的三季報還是令其10月31日的股價開盤便“一”字跌停,蒸發近百億市值。而這一令市場失落的業績也主要是受了短期成本快速上升導致的三季度毛利率下降的影響,第三季度,伊利毛利率為26.19%,同比下降3.7%,環比下降3.24%。

      光明乳業第三季度的毛利率顯然也跟伊利股份一樣受到了奶源價格上漲的影響,同比下降0.81%。三元股份則是持續虧損,同時預計全年凈利潤可能出現較大虧損,此次奶源價格上漲也進一步拖累了其三季度業績。

      面對這一不利局面,各大奶企紛紛加強應對。招商證券食品飲料行業研究員王晗對中國證券報記者表示,“各大企業的應對策略主要有兩種,一是調高終端乳制品價格,二是調整產品結構。”

      早在8月份,伊利、蒙牛便紛紛提高部分產品價格。隨著奶源緊張愈演愈烈,乳制品價格此后又經歷輪番上漲。進入12月,三元、光明等眾多品牌的乳制品又開始紛紛調價,據新華社全國農副產品和農資價格行情系統監測,8月份以來,全國塑袋裝純牛奶價格呈現較為明顯的上漲走勢。與8月1日相比,11月29日,塑袋裝純牛奶均價上漲9.3%。

      “經過這幾輪漲價,乳制品價格的上漲幅度已經可以覆蓋生鮮乳上漲的成本,而且這一價格也已經被市場接受,各大奶業上市公司的業績壓力也得到了相應緩解。”王晗表示。

      同時,調整產品結構成為各大奶企應對奶源短缺的一大利器。“在奶源短缺的情況下,企業會多生產一些乳酸菌飲料等產品,以此減少對生鮮乳的依賴,”宋亮告訴中國證券報記者,“由于產品結構不同,奶源短缺對各大奶企的影響不盡相同,比如相較于伊利跟光明,三元產品中的生鮮乳比重更大一些,受此次奶源短缺的沖擊也會更大一些,而且它的產品線要相對更短,所以調整空間也更小。”

      值得一提的是,隨著此次生鮮乳價格的大幅上漲,中國液態奶的競爭力進一步下降,國外品牌的液態奶趁機加速進入中國。

      至于液態奶進口會不會重演中國奶粉進口的一幕,王丁棉表示,“短期來看不會,因為進口液態奶品牌主要走高端路線,價格很高,只會占據一部分市場。它相對于伊利、蒙牛等品牌并沒有什么優勢。”

      但李勝利也指出,“雖然現在進口液態奶的基數還很小,但它的發展勢頭是值得注意的,而隨著進口液態奶的大幅度增長,將來肯定會對中國的奶業造成沖擊。所以歸根結底還是要大力發展規模化養殖,提高奶牛的單產,降低生產成本,最終提高中國奶業的競爭力。”

    來源:中國證券報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熱點視頻

    第六屆中國報業黨建工作座談會(1) 第六屆中國報業黨建工作座談會(1)

    熱點新聞

    熱點輿情

    特色小鎮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03583

    www.色五月.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