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未來我國酒業的取勢與謀勢


    作者:吳佩海    時間:2013-12-06





      “肯取勢者可為人先,能謀勢者必有所成,會用勢者可得天下”。這段耳熟能詳的名言,很適合當下的酒業。

      所謂“勢”即是指客觀形勢的變化、事物發展的趨勢、制約各方的大局、聯接個體的框架。“取勢”就是要正視現實、順勢而為,“謀勢”就是要揚長避短、乘勢而上,“用勢”就是要抓住機遇、有所作為,最終形成有利于自己的格局。

      酒業成于“借勢”敗于“謀勢”

      酒業的發展可用“十年河東十年河西”來形容。

      近十年來,我國GDP增長率一直居全球之首,經濟總量躍至世界第二位;投資增速居高不下,投資需求始終高漲;居民人均收入逐年增加,消費需求全面提升;商務消費、政務消費規模可觀,宴請市場龐大。酒業特別是白酒充分利用這種形勢,千方百計挖掘自身的潛力,增產量、上結構、提價格、打廣告,把“借勢”發揮到淋漓盡致的程度,在商品市場和資本市場都演繹出神奇的業績,創造了令人羨艷和難忘的“黃金十年”

      孰料從去年開始,酒業特別是白酒頹勢初顯,今年更是雪上加霜。有人士預言:“今年業績上升的酒廠不會超過5%,下降的企業將超過70%。”酒業在資本市場的表現也同其業績一樣降至“冰點”,令人大跌眼鏡。造成酒業進入深度調整期的導火索無疑是“三公受限”。從《中央政治局的八項規定》到《中央軍委加強自身作風建設十項規定》,從全黨開展的以反對形式主義、官僚主義、享樂主義和奢靡之風為核心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到軍隊禁酒反奢、嚴控經費、治理軍車、清查房地產,從國務院頒布的“嚴控三公”規定到中央紀委發出的嚴禁逢年過節請客送禮的要求,都對酒業的發展產生了重要影響,導致酒類市場特別是高端酒類市場需求受阻。

      但外因只是變化的條件內因才是變化的根據,造成酒業“入冬”的深層次原因則是“謀勢不足”。從嚴格意義上講,這種不足表現在重眼前輕長遠的時間觀、重局部輕全局的空間觀、重自身輕行業的競爭觀、重國內輕國際的市場觀、重權貴輕百姓的經營觀、重速度輕質量的發展觀、重成績輕問題的管理觀、重廣告輕公關的宣傳觀。總之,在兼顧長遠的問題上、在總覽全局的問題上、在服務群眾的問題上酒業研究不深、動作不多、前瞻性不夠、預見性不強,所以未能充分發揮優勢規避風險,未能謀劃出有利于行業持續平穩發展的形勢與局面,反而在個別問題上“逆勢而行”引來政府的批評、公眾的非議、消費者的不滿。

      正是由于對酒業發展的走向、趨勢、條件謀劃不足、判斷有誤,造成酒業特別是白酒業發展過熱、產能過剩、競爭過度、價格過高、廣告過濫、庫存過多、出口過少、行業過散,一旦有風吹草動行業必然陷入被動。

      對酒業發展的被動局面行業有責任、企業有責任,一些地方政府也有責任。這些政府對企業和微觀經濟活動的過度干預,既提供了對酒業發展的支持也埋下了酒業遇冷的伏筆。因此,我們既要認真總結經驗教訓,也不要把板子只打在企業身上。

      酒業要善于“取勢”精于“謀勢”

      今年以來,不獨白酒,其他酒種的日子也不好過。如何看待酒業的大勢和走向已成當務之急。

      有人預言:白酒明年會企穩回升,掉頭向上。但也有人說:白酒“過冬”進入深水區,明年更難受。白酒市場看不到前景。還有人講:白酒第三次危機來臨,行業最差的時候還未到來,一線企業調整到2015年都結束不了。更有業內人士指出:三中全會公告既出,白酒產業走向落定,至少五年深度調整期,權貴消費邏輯被切斷,價值消費2015年之后會抬頭!白酒企業,做好過冬準備吧! 之前的“反腐”對白酒產業只是小周期影響,但三中全會之后,權力結構會發生變化,尋租空間降低,權貴消費邏輯終止,白酒權貴消費將無法遏制地持續衰退!

      議論多是好事,說明關心酒業的人士多,也有利于吸納各種意見開闊思路。但對酒業的盲目樂觀論和過度悲觀論都是不適宜的,酒業作為我國食品行業的第一大子行業、酒品作為承載文化和感情的特殊商品是大有前途的,這在任何時候都不可動搖和懷疑。至于調整期的長短則主要取決于酒業自身的努力,同時也受制于客觀環境的變化。

      但是,酒業的出路和市場到底在哪里?未來,誰來接手權貴留下的高端酒空缺,新富人還是新渠道,或單靠提價?總之,不能空論成長,必須找到成長誘因的末端消費者。為此,酒業應該清醒認識到形勢的改變,尋找新的蛋糕。

      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以下簡稱《決定》),是新一屆中央領導集體主政后首度針對未來十年的政治、經濟、社會、文化、生態等領域,提出全面性的改革路線圖,并將對酒業的發展產生深遠的影響。認真學習《決定》,可以使我們對酒業的發展形勢和未來趨勢做出全面科學的判斷。

      酒業的市場在大眾消費的擴大中,大眾消費的動力在生活水平的提升。《決定》強調:更好保障和改善民生、促進社會公平正義,改革收入分配制度,促進共同富裕。建立更加公平可持續的社會保障制度。探索農民增加財產性收入渠道。保障農民公平分享土地增值收益。這些對酒業都是重大利好。國家統計局近日澄清:扣除物價上漲因素后,全國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4年實際增長10.5倍,年均實際增長7.4%;全國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34年實際增長10.8倍,年均實際增長7.5%。但34年來,白酒產量實際增長只有8倍。可見目前白酒的需求萎縮從一定意義上講并非飽和型過剩,而是性價比不高適銷不對路所致,如何讓老百姓手中的錢投向白酒形成有效需求這才是關鍵所在。

      酒業的市場在城鎮化的進程中,城鎮化的關鍵在進城務工人員的權益保障和身份轉換。《決定》要求:推進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逐步把符合條件的農業轉移人口轉為城鎮居民。保障農民工同工同酬。這對酒類市場的擴容是個福音。有專家統計,城鎮化率每增加1個百分點可帶動投資增長50%,消費增長40%。我國城鎮化率目前只有52%,離70%到90%的目標還相差很遠,需要幾十年的努力。這樣的機遇對酒業來說還不夠大嗎?

      酒業的市場在富裕階層的壯大中,壯大的程度取決于全面深化改革的力度。《決定》指出:緊緊圍繞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深化經濟體制改革。讓一切勞動、知識、技術、管理、資本的活力競相迸發,讓一切創造社會財富的源泉充分涌流,讓發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體人民。完善產權保護制度。支持非公有制經濟健康發展。這些內容將極大的擴充包括中產階層和高凈值人士在內的富裕階層的隊伍。據福布斯和宜信財富聯合發布的《中國大眾富裕階層財富白皮書》披露:中國私人財富快速增長,2012年末中國個人可投資資產總額約83.1萬億元。大眾富裕階層迅速擴大,2012年末達到了1026萬人。據零點指標數據公司的調查,高職位、高收入、高學歷的“三高”人群飲用白酒的次數更多,他們對白酒的健康問題也更為關注。顯然,“三公消費”退潮后富裕階層就成為高端酒品的消費對象,關鍵在于我們如何打消他們的顧慮贏得他們的好感,讓他們多喝中國的高端白酒、黃酒、葡萄酒而少喝拉菲、人頭馬。

      因此,酒業人士要團結一心,下決心增信心樹雄心,真正認識和切實把握歷史機遇,順應時代發展潮流,全面客觀地審時度勢,高瞻遠矚地布局謀勢,把酒業持續平穩健康發展的這盤棋下好。

      古人云:“善弈者謀勢,不善弈者謀子”。我們必須有大局觀念和戰略意識,走一步看兩步,把握行業發展的總體趨勢,把影響行業發展的“局”布好,把推動行業發展的“框架”搭好,把制約行業發展的“短板”補好,把拖累行業發展的“關鍵問題”解決好,造就有利于酒業良性發展的大勢、格局、環境、氛圍。

      如果只從短期的局部的自身的利益出發,各吹各的號各唱各的調,頭痛醫頭腳痛醫腳,只謀“事”而不謀“勢”則必然事倍功半甚至事與愿違。可惜,目前善于謀事的“一將之智有余”而善于謀勢的“萬乘之才不足”。在謀求大勢總覽全局的問題上,行業組織責無旁貸。

      為實現造勢的目標, 酒業的首要任務應該是加快轉型發展、調整經營思路、重塑親民形象,找回自己賴以生存的基本盤。酒企應從自身做起,向社會公眾提供質量上乘的“放心酒”、表里如一的“明白酒”、高性價比的“實在酒”,用消費者看得到、品得到的產品為酒業謀勢布局舉行奠基禮。

    來源:中國經濟網 作者:吳佩海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熱點視頻

    第六屆中國報業黨建工作座談會(1) 第六屆中國報業黨建工作座談會(1)

    熱點新聞

    熱點輿情

    特色小鎮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03583

    www.色五月.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