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十八屆三中全會的圓滿落幕,結合堅持和完善基本經濟制度、加快完善現代市場體系、加快轉變政府職能、構建開放型經濟新體制、推進文化體制機制創新、加快生態文明建設等一系列深化改革的理念,對白酒產業的發展將產生深遠的影響,同時也將深深影響酒類企業未來的發展戰略。
三中全會對白酒產業的影響
剛公布的十八屆三中全會公告,對于整個白酒產業來說釋放了兩個信號,一個是改革的能力,一個是改革的方向。
為了能夠說清楚三中全會和白酒產業的關系,我首先和大家強調一個概念“消費邏輯”。我們在判斷任何一個產業發展方向的時候都要有一個很重要的原則,即一個產業的用戶邏輯和消費邏輯是什么,只有清晰界定用戶邏輯和消費邏輯,才能勾畫這個產業演變的輪廓。
在白酒產業領域,消費邏輯可以簡單定義為兩種:權貴邏輯和價值邏輯。所謂權貴邏輯就是指白酒消費中“購消分離”的現象,即“買的人不喝,喝的人不買”。
改革需要解決兩個關系,一是中央和地方的關系,二是體制內外的關系。這當中,體制內和體制外的關系對中國的白酒和奢侈品的消費有很大的影響,體制內權力大、資源多,尋租空間就大,尋租空間大,高端白酒和奢侈品消費就旺盛。
關于改革,吳敬璉先生有一句話:中國最大的危險是有可能會陷入一個權貴資本主義形態,這一輪的國家改革也在解決這個問題,就是釋放國家的產權效率。要做到這一點,就要把對資源的配置從政府手里轉移給市場,要把市場的因素從基礎因素轉移上升到決定性作用,釋放的信號就是要國退民進。
這種經濟增長方式的改變,得到了廣泛的認同,但能不能改?我們的領導人有沒有這種能力?國家安全委員會以下簡稱國安委的成立,釋放了第二個信號,這個信號讓我們看出新一任領導人在改革力量方面給大家更大的想象空間。
三中全會釋放的信號可以描述為“國退民進下高端政務白酒的衰退”,而這個改變對白酒產業的影響程度,我們可以用兩個五年來解析。
第一個五年是1998年到2003年,朱镕基當總理期間第六次國退民進政策的過程,茅臺600519,股吧從當初的320元降到200元,后來艱難的爬升,五年后的2003年價格回升到300元,相較之五年前價格下降20元,而白酒行業產量從1998年的700多萬噸降到2003年的300多萬噸。
另一個五年的數據是從2005年至2010年,2005年茅臺價格310元,2010年破千元,價格升了三倍,白酒行業產量從300多萬噸上升到2010年的接近900萬噸,這個突飛猛進的五年恰是我國政府實施國進民退的五年。
由此次三中全會釋放的信號來看,消費邏輯有從權貴邏輯回歸價值邏輯的趨勢。由此可見,國家在體制內外關系政策的制定對白酒產業的調整有著巨大的影響。
生態與產業結合的典型案例
第一個是美國的納帕谷。全世界都知道法國的波爾多,但對納帕谷可能不是特別了解,這個地方是通過政府主導、人為設計出來的一個模式。它把酒產業、文化產業、旅游產業結合起來發展建設,它整個產量是12.2萬噸,產值達到56億美元,其中旅游經濟就能夠達到10億美元的收益。
我們再看一個離我們比較近的案例——臺灣的埔里酒廠。埔里酒廠以酒為主體,酒文化和旅游結合起來發展,成立了“酒文化館”,打造成為臺灣地區最具代表性的酒文化園區。它通過“多元業態的生態化”,讓消費者觀光休閑的同時也體驗了酒文化的美妙,既強化了品牌地位,又增加了多個業務增長點。
看了上面的案例,再回過頭來看大陸的企業,比如說著名的茅臺鎮。茅臺鎮自身的生態資源得天獨厚,但四渡赤水的地方卻像個垃圾站,說明那里的建設很糟糕,與“國酒茅臺”的地位很不符,這種狀態恰恰是中國白酒產業需要升級的地方。
那么,在新的白酒產業調整期下,我們要怎么發力去建設?這不是說單純的把酒廠做成一個所謂的國字當頭、大字泛濫的概念,原漿、綿柔、淡雅……這些概念很好,消費者也喜歡,但與之匹配的生態文明建設卻被忽略了。比如茅臺鎮不應該只是一個酒鎮,茅臺鎮應該是一個文化古鎮。在今天的時代環境下,我們應該用更遼闊的視野來看待酒企未來發展的模式。
白酒產業的戰略升級
在新的商業時代里形成了新的商業模式,不再是過去的“羊毛出在羊身上”,而是變成了“羊毛出在狗身上”的新模式。
企業的發展模式可以歸納成三個階段:1.0產品競爭—2.0產業競爭—3.0產業生態競爭。這當中產業生態競爭是最厲害的競爭,比如馬云在做什么?是電商、物流還是金融、地產?王健林在做什么?是地產、文化還是零售?這種競爭的模式是各種產業之間的邊界變得非常模糊,也就是所謂的商者無域。
十八屆三中全會公告出臺以后,可以預見的是白酒未來五年的日子會很難過,但是如果我們用產業生態的思維,來構建新的商業模式,就會有一個更廣闊的未來。
要具有一種產業聯動戰略思維,比如說,把白酒、文化、旅游、房地產四個產業融匯結合起來發展,白酒產業要做好必須要做好文化,但是過去的文化是做概念,未來的文化要做的是體驗,要不斷地去挖掘文化的深度,而文化方面做好了,旅游業的發展也會隨之被帶動,再接下來是房地產業。
這四個產業后面還可以繼續延伸到電商移動互聯、物流,再延伸是現代農業和金融業等等延綿不斷地聯動延伸下去。多產業內生循環的方式在美國、臺灣已經非常成熟,而中國大陸剛剛處于萌芽狀態,三中全會的契機和電商、移動互聯的大趨勢將讓我們未來的十年迎來生態化的黃金十年。
來源:糖酒快訊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03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