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乳企漲價應對“奶荒” 市場或會“以腳投票”


    時間:2013-11-25





      奶制品繼今年年初提價后或將再次迎來漲價潮。

      三元股份日前宣布,自12月1日起將上調牛奶產品價格,平均上漲8%。這將是三元牛奶繼今年2月份價格上調5%之后的第二次漲價。

      三元股份發布的提價公告顯示,今年以來,原料奶收購價格同比增長幅度已逼近50%,而且仍在持續上漲。其他原輔材料,如包裝材料、人工成本等也在持續上漲,企業無法通過采取精細化管理、高效生產運營等內部措施消化全部上升的成本。因此,公司自12月起上調部分產品價格,加權平均漲價幅度為8%。此次漲價幾乎涉及全線產品。

      據悉,漲價的不僅僅是三元,蒙牛、伊利等乳企都將迎來漲幅。據報道稱,蒙牛方面正醞釀提價,“鑒于近期成本持續上漲的實際情況,我們會在考慮綜合成本后適時、適度調整產品價格。不同品類的漲幅和調整時間會有所差異,請關注終端價格變化。”伊利方面也稱,需要通過調整液態奶產品價格來應對原奶價格上漲的局面。

      中投顧問食品行業研究員簡愛華在接受《中國產經新聞》記者采訪時表示,持續不斷的生鮮乳價格上漲是國內乳企不斷漲價的直接原因。而國內奶牛養殖環節存在的深層次問題是生鮮乳價格上漲的根本原因,此外2013年自然災害的出現、新西蘭原料粉禁令等外在因素加重了生鮮乳價格上漲。“目前國內奶牛養殖規模化水平仍不高、養殖戶利益無法保障退出速度過快等都是奶牛養殖環節存在的問題。”

      中商流通生產力促進中心奶類分析師宋亮也稱,今年國內乳企遇到有史以來最嚴重的一次奶荒,成品供應緊張。由于很多企業爭搶原奶原料成本的大幅上漲,高的地區會達到50%的同比漲幅。所以將導致乳品企業紛紛漲價。

      由此可見,奶荒是導致漲價的直接導火索,那么,從去年至今的奶荒何時能緩解呢?

      “此輪奶荒或將持續到明年第一季度,主要是國內83%左右的生鮮乳均在北方,而第四季度和第一季度是北方奶牛的產奶淡季,所以完全依靠國內奶牛資源奶荒或難在短時間緩解。”簡愛華指出,不過也不排除國家在此期間解除新西蘭原料粉禁令的可能性,倘若如此,此時正值新西蘭豐產期,并且新西蘭出口量巨大,可能有效緩解國內生鮮乳緊缺程度。

      宋亮則表示,預計奶源短缺要到2015年才能有所緩解,但隨著消費需求增長,奶源緊張是長期要面對的問題,另一方面,成本也在不斷增長,原奶價格或將繼續維持高位,國內低價牛奶時代已經過去。

      正當國內乳制品企業在因奶荒問題而進行紛紛漲價時,國外乳制品企業則于此時加入我國液態奶制售。11月15日,日本著名的大型食品企業-株式會社明治發布公告稱,開始生產市售型低溫牛奶、酸奶產品重回中國市場。

      宋亮認為,外資大舉進入勢在必行。與乳業發達國家比,國內加工企業仍在加工、包裝等技術,食品安全標準,企業管理等方面存在巨大差距,再加上國內企業目前還處在食品安全危機的風口浪尖上,這就使外資企業優勢非常明顯。

      簡愛華也指出,“不斷上漲的價格或將導致消費者選擇的改變:其一,選擇植物性蛋白飲料作為替代品;其二,選擇未漲價的國產品牌或者性價比更高的外資品牌。在生鮮乳價格上漲的背景中,國產品牌幾乎均進行了調價,所以消費者轉向其他國產品牌的可能性較小。更多的可能是消費者轉向外資品牌,因為外資品牌正在通過電商和商超渠道,利用促銷手段大肆進攻中國市場,性價比顯著提高。”

      “由此可見,乳企一而再再而三地漲價并不是最好的辦法,于自身于整個行業均不利。”對此,簡愛華建議,短期之內,可以緩解原材料緊張的辦法就在于海外尋求奶源。不過就原材料問題,乳企應抱有長遠的眼光對待,可以從加強與規模化養殖場緊密合作、分散單一奶源地風險等方面進行考慮。

    來源:中國產經新聞報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熱點視頻

    第六屆中國報業黨建工作座談會(1) 第六屆中國報業黨建工作座談會(1)

    熱點新聞

    熱點輿情

    特色小鎮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03583

    www.色五月.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