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酒科研領域近日取得重大突破,中國釀造領域權威、江南大學釀酒中心主任徐巖教授領導的課題組在中國傳統白酒中發現了萜烯等大量生物活性成分,這是國內科研界首次確認白酒中含有對人體健康有益的微量成分。這不僅是科研領域的重大突破,還站在全新的高度對目前白酒行業存在的諸多問題進行了反思,隨著相關知識的普及,非健康白酒或將無情的被市場淘汰。
白酒行業有望肅清亂象
白酒行業已歷經十多年的高速發展,但在創造巨大財富的同時也亂象叢生,近幾年的白酒“塑化劑風波”、“年份酒造假”、“酒精酒冒充純糧酒”等事件更讓整個行業陷入被動。以“年份酒造假”事件為例,一些成立僅幾年的酒企,卻推出20年、30年甚至50年陳釀,讓人啼笑皆非,但許多不明就里的消費者,卻要為這些偽概念埋單,讓人唏噓不已。
此次中國傳統白酒健康研究成果的重大意義就在于用科學量化的方法揭示白酒中健康物質的種類與含量,讓消費者通過數據去理性消費,不再被各種偽概念所忽悠;同時,隨著相關概念的普及,之前的行業亂象有望逐漸肅清。
理性健康數據才是干貨
白酒行業及學術界對于白酒中健康成分的探索從來沒有停止過。1993年貴州遵義醫院發現茅臺酒廠的飲酒員工患肝病的很少,原來是酒中含有能干預和延緩肝纖維化的微量成分。而徐巖教授的科研成果又有了進一步的突破,從定性、定量兩方面對中國傳統白酒中的健康物質進行分析。相關報告指出,從董酒中檢測出52種具有抗癌、抗病毒等功效的萜烯類化合物,總含量居中國傳統白酒之首,甚至高于一向以健康著稱的葡萄酒數倍。
《科學認識中國白酒中的生物活性成分》刊登在《釀酒科技》2013年第9期
徐巖教授表示,由于董酒的釀制過程至少需要5年,能讓有益微生物有充分的作用時間,才使得董酒中的萜烯等健康物質含量豐富。從年份上來講,董酒“瓶瓶都是年份酒”。
不難想象,未來消費者在挑選白酒時會更加理性,市面上有科學數據支撐的健康白酒才是干貨,“水貨”的命運岌岌可危。
健康傳統白酒將大行其道
從研究報告不難了解,在市面上眾多白酒品種中,采用傳統純糧固態發酵的白酒無疑在健康物質的含量上有先天的優勢。
季克良表示,中國傳統白酒有益健康,對人體有諸多好處。如萜烯類物質董酒有50多種,茅臺也有40多種。應把這個研究成果更直白的告訴消費者,讓他們明明白白的消費。中國食品工業協會白酒專業委員會常務副會長兼秘書長馬勇也表示,只有董酒等遵循了傳統工藝生產出來的酒,才可能含有萜烯等健康成分。
可以預見,隨著健康白酒知識和概念的普及和深入,白酒行業有望重建秩序,以董酒為代表的健康傳統白酒將在市場上大行其道;而那些非健康白酒或將被市場無情的拋棄,或僅僅成為低端白酒的代名詞。
來源:財經綜合報道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03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