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雜糧、粗糧以前是生活條件差的標志,但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健康理念的變遷,飲食觀念悄悄發生變化,雜糧漸漸成了消費者飯桌上的新寵。
雜糧產業大有可為
我國有“雜糧王國”之稱,常年雜糧種植面積約占全國糧食播種面積的8%—10%,占產量的4%—5%。中國傳統膳食強調“食不厭雜”,但現在飲食結構過于“精細化”,導致高血脂、高血壓、高血糖等“富貴病”多發。同時,隨著經濟的發展,人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對健康有了更高的要求。由過去一味追求“吃精”、“吃細”向“優質、營養、保健、方便”的消費趨勢發展。
雜糧由于品種多樣、營養豐富、品質優良、保健性強,正適應了廣大消費者的這種需求。雜糧中蛋白質、脂肪、碳水化合物、維生素、礦物質、纖維素等營養成分符合人體攝入最合理的比例。“通過增加全谷物食品的消費,改變重口感、輕營養的精白谷物主食消費理念與方式,將對中國糧食流通方式產生重要的戰略影響。”工業和信息化部消費品工業司司長王黎明在日前舉行的中國雜糧方便食品產業創新發展研討會上說。
農業部農產品加工局局長張天佐表示,四川、陜西、西藏等雜糧主產區多屬于中國較貧困地區,大力發展雜糧產業對于促進邊遠地區農民致富和當地經濟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雜糧方便面技術達到世界先進水平
如何使各種富含營養的雜糧更方便消費者食用,雜糧能否制作成方便面?雜糧的高值化及與方便食品的對接亟待突圍。
我國已將方便食品的創新作為“十二五”重大專項,加大資金投入和政策支持。自2011年,“雜糧加工”被科技部列為重大專項,首次對雜糧的原料分布、營養組分與健康的關聯、工藝及工業化示范進行深入研究與實踐。
雜糧方便面技術創新取得重大突破,在日前召開的中國雜糧方便食品產業創新發展研討會上,中國食品科學技術學會組成的專家委員會,對四川濠吉集團玖玖愛食品公司研發生產的雜糧方便面新產品“六糧面”、“青稞面”系列提出成果鑒評意見,認為此項技術攻克了雜糧及薯類不含面筋而導致的方便面生產技術的瓶頸,有效破解了雜糧方便面在斷條、口感、成型方面的技術難題。“六糧面”面塊以蕎麥、玉米、馬鈴薯淀粉、紅薯淀粉及大米、小麥為原料,“青稞面”以青稞為主要原料,富含鐵、鋅、鎂、VB1、葉酸等微量營養素,青稞面的膳食纖維含量超過10%,面塊脂肪含量低于2%,屬低脂型營養健康方便食品。
專家一致認為,該項目是對中國方便面產業的重大技術突破,其技術成熟、創新性強,總體技術水平達到國際先進。這兩個產品對促進我國方便面產業升級、雜糧產業現代化發展及改善我國居民膳食營養具有重要意義。
將雜糧資源優勢創新成產品優勢
中國食品科學技術學會理事長孟素荷說,進入2013年,中國食品行業已從規模擴張的高速增長期,進入到以自主創新和轉型升級為驅動的中速增長期。市場對食品行業的需求呈現出從溫飽到小康,再到健康的重大轉變。
孟素荷表示,中國食品工業轉型升級的主體需要產業界的積極參與。方便食品行業目前存在的問題是亟待健康轉型,生產出“六糧面”、“青稞面”系列雜糧方便食品的四川濠吉集團抓住了機遇,不僅為消費者提供了優質方便食品,也用科技為解決貧困地區先富起來、帶動邊疆經濟發展做出了努力。
據悉,中國方便面產量已居世界首位。2012年,中國食品工業的年均利潤為6.8%,而與健康和營養相關行業的利潤率均在10%以上。雜糧作為我國農業的重要資源和優勢,在國際上具有獨特優勢,將資源優勢創新成產品優勢,是中國雜糧食品提升價值的重要途徑,也是目前很多方便食品企業關注的重點。
來源:中國經濟網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03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