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來,白酒行業內塑化劑問題、產能過剩和中央限制三公消費的大環境影響下,包括茅臺、五糧液一線白酒企業在內的所有白酒類公司,都在這場寒冬中出現了盈利大幅倒退的窘境,A股市場中的白酒公司股票紛紛出現了幾乎貫穿全年的大幅調整行情。
Wind數據統計顯示,今年跌幅前20名個股中,白酒就占了7家,平均跌幅37%,可謂相當慘痛。今年中秋國慶雙節的市場冷清,似乎更預示著年底前行業內的悲觀預期。目前幾乎所有的分析都堅持認為調整還將繼續,機構投資者在三季度仍然繼續減持白酒的倉位。
今年無疑是整個白酒行業的冬天。但是,既然冬天已經到了,春天還會遠么?誠然,今年是白酒行業10年來外部環境最惡劣的一年,但這并不能掩蓋白酒行業公司的長期價值。
首先,白酒行業并不是個簡單的消費飲料行業,其本身凝聚了中國文化的內涵。“人生得意需盡歡,莫使金樽空對月”、“把酒問青天,不知天上宮闕,今昔是何年”、“勸君更進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這樣的古代詩句隨手拈來,家喻戶曉。酒特別是白酒,在中國社會的婚喪嫁娶、節日團聚、交際往來活動中占有獨特的位置,上千年來都是如此,相信未來也仍然會如此。一些白酒類上市公司的品牌本身就存在了幾百年,有的還被授予中華老字號的商譽,這是品牌價值。
其次,從行業內的分析來看,白酒行業這樣高度市場化、輕資產但能高利潤率、高現金流的公司并不多。目前A股市場內,利潤率比較高的行業不外乎銀行、地產、軟件、醫藥等公司,但這些行業相比白酒似乎都有明顯的弱點。銀行地產業的高營業杠桿,高財務杠桿,本身就是高風險的特征,受宏觀調控和壟斷保護的影響很大;軟件業屬于新興產業,是否具備創新能力是生存的關鍵,其高盈利能力有明顯的階段性和不可預測性;白酒行業跟其他行業相比一個最明顯的優勢,就是庫存價值的保值甚至增值特性。其他眾多食品飲料等消費品(包括藥品在內),都存在庫存價值跌價甚至完全損失的可能。而只有白酒行業具有產品能隨時間存放而不斷升值的特點。現在很多市場分析師拿茅臺的百億庫存量來說事,其實這是一個偽問題。因為大家都很清楚,存放十年、二十年的茅臺酒的價值一定比當年新茅臺的價值大。
最后,從股票市場的角度來考慮,2013年白酒行業三季報對應的正是去年第三季度的高基數。而從2012年第四季度和今年一季度開始,白酒行業已經開始出現明顯調整,其基數也會相對降低。從投資者行為理論來分析,逆向思維獨立思考從來都是股市生存取勝的法寶。
其實不少白酒類上市公司業績只是相對自身過往業績下滑,從利潤總額、市盈率、市銷率和分紅額來看,仍然強過很多行業的公司。一些經營優秀的白酒類公司已經開始在寒冬中點燃了復蘇的火種,比如古井貢、青青稞酒。秋種冬藏春天收獲,也許又到了精選個股,等待春天的時節。
來源:證券市場紅周刊 作者:何志昉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03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