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先沒聽說轉基因時買油都看牌子,現在除了看牌子,還要看是不是由轉基因的大豆榨出來的。如果是轉基因的油,一般不買。”近日,談起熱門話題轉基因食品是否安全時,天津市一家事業單位工作的孔先生告訴本報記者。而讓他頭疼的是,雖然現在很多食用油都把是否使用轉基因原料標注出來,但還會讓人容易糊涂。“超市十幾種油,有的產品你得在標簽上逐字逐句找,才能找到是否有轉基因說明,還有一些,你找半天也找不到具體說明。”
連日來,隨著媒體曝出“國儲庫流入大量轉基因菜油”的消息,關于轉基因食品安全問題的討論可謂一波未平一波又起。記者在北京、天津等地區調查發現,在安全性無法確定的情況下,像孔先生這樣的消費者,即便非常留神,也可能買到轉基因食品。—部分使用轉基因原材料加工制成的食品標識“羞答答”,有些甚至沒有任何標識。
標識能印多小印多小
隨著轉基因技術發展和轉基因農作物推廣,轉基因食品已逐漸深入普通民眾的生活。天津科技大學食品專家王芳介紹,超市內的食用油、豆腐、甜椒等,不少都是轉基因食品或者是由轉基因原料制成,轉基因木瓜的市場占有量甚至超過50%。
但《國際先驅導報》記者調查發現,目前轉基因食品的標識十分混亂,部分市售轉基因食品并未明確標識。
記者近日來到位于天津市南開區王頂堤附近一所大型連鎖超市。在該超市的食用油品區,各個牌子各種規格的食用油擺滿整個貨架。經過仔細對比,本報記者發現使用非轉基因原料壓榨的植物油,大多都在外包裝中間位置以較大的字體標明。如一款5L裝“魯花”牌花生油外包裝中心位置上,幾顆金黃的花生圖案上面以紅色字體突出說明“物理壓榨,非轉基因”。
而使用轉基因原料的食用油,則玩起了“躲貓貓”。在某品牌的食用調和油上,“加工原料為轉基因大豆”,“加工原料為轉基因油菜籽”的字樣則躲在營養成分表上方以同樣大小的黑色字體顯示,相對很隱蔽。而另一品牌的玉米胚芽油,記者則沒有找到是否使用轉基因原料加工的標識說明。
在該超市的五谷雜糧區,除了散裝黃豆沒有標識,有具體外包裝的黃豆也沒有原材料是否使用轉基因黃豆的具體說明。一款500g包裝的黃豆上,配料一欄僅有簡單的“黃豆”二字。
記者在北京、天津等地調查發現,不僅是食用油,一些水果、蔬菜和豆制品也含有轉基因成分,但標注很不規范。業內人士告訴本報記者,一些豆制品包括豆腐、腐乳等由轉基因大豆制成,但往往其外包裝并沒有相應標識,原因是“怕消費者知道后不買。也不知道這些食品還要標識”。因此,“不愿標識”成為最重要的原因。
研究專家介紹,轉基因番木瓜“華農1號”占有廣東番木瓜市場銷售大約40%,但鮮有標識。一位賣木瓜的商販告訴記者:“水果都是散裝的,怎么能夠標識是不是轉基因食品?”。研究團隊成員、華南農業大學教授李華平告訴記者,“華農1號”每年的種植面積估計約3.5萬畝,市場上的轉基因番木瓜銷售一般沒有標識。“不用標識”成為行業的潛規則。
一位超市從業人員告訴記者,很多人在選購相關產品時都會注意是否使用轉基因原料,“不少顧客出于安全角度考慮會選擇非轉基因食品,這也就導致很多使用轉基因原料的廠家把轉基因標識能印多小印多小,最好是看不見才好。”
此外,還有一類是“不能標識”。一些豆制品比如豆腐、豆皮等,只是經過簡單的包裝,“連商標都沒有,又怎么能夠標識是不是轉基因食品?”一位專營豆制品的商販告訴記者。
來源:國際先驅導報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03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