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轉基因食品安全性存在廣泛爭議的情況下,張掖市委市政府近日出臺《關于建設農產品安全大市的意見》,明確禁止轉基因種子的繁育、銷售和使用。張掖是全國第一個通過出臺文件明確禁止轉基因作物種植的地級市。
“綠色發展”與“農民增收”等在其他地區也能看到的類似表述,在張掖市這份文件中也存在,但它提出嚴格落實有機農產品的“禁用清單”卻令人刮目相看:嚴禁任何企業和個人在張掖落地從事繁育、銷售和使用轉基因種子的經營活動,嚴禁使用違禁肥料和農藥,嚴禁使用違禁飼料、獸藥和添加劑,嚴禁使用違禁食品添加劑,嚴禁超標準使用農業投入品。“五個嚴禁”體現了當地政府對當下轉基因食品爭論的積極應對姿態,彰顯政府在糧食安全上的責任。
目前轉基因食品的安全性仍是最大爭議。有專家提出,轉基因食品是安全的,有專家稱自己已吃14年。還有人呼吁:“創造條件讓國人可以天天吃轉基因食品”,甚至有61名院士聯名上書要求推進轉基因水稻產業化。但同時質疑反對之聲不絕于耳。有專家提醒,靠轉基因解決糧食問題是飲鴆止渴。顯然,這樣的爭議還要持續下去。
中國是世界上種植轉基因農產品規模比較大的國家之一,但主要是在棉花上,不在食品上。不過,在國家未批準商業化的前提下,本應在實驗室環節存在的轉基因大米已經在市場的流通渠道中出現,悄然走上人們的餐桌。轉基因食品流入市場,折射出一些職能部門管理責任的缺失。如果有地方政府在利益誘惑之下“跟風跑”,在沒有確切科學證據證明轉基因食品安全性之前就搞大面積試種,那么,國家糧食安全與百姓的食品安全將安放何處?
對于仍在科研層面的轉基因食品安全的討論,政府不干預,不匆忙表態、定性,值得肯定。但這并不意味著默許種植。轉基因作物商業化種植一定要謹慎,尤其是轉基因主糧產業化。今年6月,美國首次在農田中發現未獲批準的轉基因小麥在全球引起一片嘩然,多個亞洲和歐洲國家政府立即采取行動以降低風險。張掖市具有良好的水土光熱等自然條件,是全國得天獨厚的綠色有機農產品生產區域和重要的特色農產品加工循環經濟基地,被譽為“金張掖”。張掖市在全國第一個通過出臺文件明確禁止轉基因作物種植,就是未雨綢繆,嚴把種植關,最大程度降低可能引發的風險。作為對國家糧食安全和民眾食品安全負責的政府,就該有這樣的定力,張掖市此舉值得其他地方借鑒。
來源:燕趙晚報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03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