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進口菜籽油"頂包"進臨儲庫存令消費者神經繃緊


    作者:陳君    時間:2013-10-31





      中國儲備糧管理總公司日前在其官網發布“有關‘國儲庫流入大量轉基因菜籽油’報道的回應”,雖然中儲糧表示,轉基因菜籽油污染國家臨儲菜籽油庫存的問題目前是不存在的,但進口菜籽油“頂包”進入國儲庫的消息一經披露,還是讓消費者繃緊了神經。

      中儲糧的回應稱,前期檢查發現,違反收購政策,將進口油菜籽摻入臨儲庫存的企業有2家,共發現將1477噸進口菜籽油混入臨儲庫存,這兩家企業均為委托收儲企業。

      湖南是菜籽油的生產和消費大省,在省會城市長沙的多家超市,糧油柜臺的促銷員會大聲向消費者澄清自家的產品并不含有進口轉基因菜籽油,消費者也傾向于購買本地生產的壓榨菜籽油。

      菜籽油曾經是中國最主要的植物油品種,高峰時中國人消費的每3瓶油中就有1瓶是菜籽油。每年,在中國南北依次盛開的金黃色油菜花海讓游客如癡如醉,其種子榨取的金黃色油料更因獨特的辛辣氣味令人印象深刻。

      2002年以后,大幅增產的豆油取代了菜籽油長期保持的第一位置,菜籽油退居到食用油總產量的兩成左右。不過菜籽油并沒有完全消失,而是改頭換面與其他食用油混合到一起,以“調和油”的“馬甲”重上餐桌。

      中國是全球第一大食用油消費國,但在國際食用油定價上缺乏話語權,每年要進口數百萬噸的油菜籽和菜籽油滿足市場需求,其中90%以上來自加拿大。

      為了保護農民利益和穩定市場價格,中國實行油料托市收購政策,當油料市場價低于國家最低收購價時,國家啟動臨時收儲預案,由中儲糧公司或其委托的糧油公司按國家最低收購價收購農民的油料。2012年,中儲糧在全國累計收購油菜籽437萬噸、加工成油151萬噸。今年則計劃臨時收儲油菜籽500萬噸。

      由于國內外價格存在價差,一些不法收購企業暗中大量使用進口菜籽油冒充國產菜籽油,進而流入國儲庫。此次被查獲的這兩家企業就都是委托收儲企業。

      湖南益陽一家油脂企業負責人表示,進口菜籽油的價格比本地菜油便宜很多,每噸差價高的時候能接近2000元,低的時候也有五六百元。據湖南省農業廳統計,目前全省油脂加工企業的菜籽原料缺口在35%-40%之間,只能通過進口彌補。

      這位企業經理人說,由于油菜種植面積逐年減少,油菜生產周期又長,因此本地菜籽油價格難以降下來。

      湖南省沅江市共華鎮群興村黨支書謝文兵說,前些年油菜籽行情過低,全村油菜播種面積因而逐年減少。一些仍在種油菜的村民也開始間種蔬菜,導致油菜播種期延后,長勢堪憂。

      安徽省蕪湖市繁昌縣農民鄭道玉早在幾年前就不種油菜了:“耽誤工夫,還要花錢買化肥、農藥,菜籽賣的錢也就那樣,算算賬可能還虧本”。

      “今年安徽省的油菜種植面積是800多萬畝,而在前些年,種植面積最大曾達到接近1500萬畝。”安徽省種植業局局長牛運生說,隨著全省范圍內農業產業結構調整,以及油菜種植比較效益低等因素影響,安徽油菜籽種植面積也在大幅減少。

      湖南常德一家油脂企業負責人表示,目前托市收購企業數量太多也不利于監管,今年湖南地區參與托市收購的企業有27家,湖北地區高達86家。“應該減少企業數量,并進行嚴密監管。”

      中儲糧最新表態稱,目前這兩家企業涉及臨儲菜籽油已全部退出臨儲庫存,地方糧食行政管理部門也對其進行了處罰。中儲糧總公司將嚴肅追究相關直屬企業的監管責任。

    來源:新華網 陳君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熱點視頻

    第六屆中國報業黨建工作座談會(1) 第六屆中國報業黨建工作座談會(1)

    熱點新聞

    熱點輿情

    特色小鎮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03583

    www.色五月.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