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食品工業在過去的幾十年迅猛發展,現代工業文明離不開科學技術的進步。大家都要感謝科學技術進步帶給我們的這種享受。然而,在食品科技進步的今天,它在帶給人們享受的時候,人們也會隨著這種變化、這種發展,對食品安全有著擔憂。”“民以食為天,食以安為先。食品是直接入口的,對人直接產生影響,如果是好的是營養,不好的可能是毒害,所以各個國家都把食品作為首要監管的對象。”10月19日,在“第八屆中國經濟—法律論壇暨市場流通法制論壇”上,“加強食品安全監管,規范流通市場秩序”再次成為40多位專家學者討論的熱點。
“食品安全監管的法律理論基礎是責權利效相統一。責是什么?責任,既是倫理概念,還是法律概念,要從倫理角度來講應該去做什么事情,從法律來講他必須做什么事情,他不做就受到問責。”首都經貿大學法學院高桂林教授圍繞“食品安全監管法律問題研究”做了發言。
高桂林認為,“責”分兩個層次,一個方面是政府的責,監管的責任。政府要不作為怎么辦?或者出了問題怎么辦?一般要追究相關政府部門或者主要、直接負責人的行政責任、刑事責任。第二個責就是生產者的責任,我們把生產者做延伸,也包括流通者的責任,就是物流流通者的責任。“權”分兩個層面,權的設置,一個是指行政機關的權力,另一個是作為普通的個體權利,這兩方面是統一的,這兩個應該是相輔相成的。“利”是兩個層面,微觀的叫效率,涉及廠家和消費者利益,再稍微大一點的利,宏觀的是國家利益。
作為主辦方代表,中國商業法研究會會長、北京大學法學院劉瑞復教授認為,本次論壇具有前瞻性、多元性和深入性等特點,實現了法律和經濟對話。與會學者、政府官員、企業代表從不同角度對市場流通法制問題進行解讀。北京物資學院黨委書記李石柱認為,論壇進一步增進以流通、物流為學科優勢的北京物資學院與相關政府部門、學術團體、兄弟高校和流通企業的交流合作,實現共贏,為我國流通產業的科學發展貢獻力量。
中國物流與采購聯合會首席顧問丁俊發教授以《對當前中國市場立法的幾點看法》為題,從實踐論和矛盾論的角度談了自己的建議。針對食品市場各個環節出現的一系列問題,他呼吁市場出現問題再也不能頭痛醫頭,腳痛醫腳,臨時抱佛腳,必須統籌兼顧去考慮。
高桂林強調,隨著科學技術的進步,食品的成分也在發生變化,有些新的物質現在被認為是對人體無害的而成為了食品的生產原料,有些原本認為是對身體無害的原料被科技證明是對人體有害的,對轉基因食品至今人們仍然存在爭議,說明科技進步對食品安全問題有著重要的影響。同時,科技的進步也為食品安全監管提供越來越科學的檢驗手段。
由北京物資學院和中國商業法研究會主辦,北京物資學院勞動科學與法律學院、北京物資學院流通法律與政策研究中心、中國商業法研究會流通法專業委員會承辦的論壇,在“圓桌討論”階段,多位專家圍繞著“加強市場流通立法,推動流通產業創新”主題展開熱烈的討論。
作為承辦方代表,北京物資學院勞動科學與法律學院院長、中國商業法研究會副會長尚珂教授希望本次論壇圍繞“加強市場流通立法,推動流通產業創新”主題,高校、政府、企業三方與會代表迸發火花,聚焦思想,闡述觀點,形成最新學術成果,推動我國流通市場法制理論與實踐的新發展,促進流通法制與市場流通的良性互動。她也指出,要與時俱進,用改革創新的精神研究、面對和解決食品安全面臨的新情況、新問題,不斷探索出食品安全監管的新途徑、新辦法。
來源:糖酒快訊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03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