味精個股受到二級市場追捧,蓮花味精、梅花集團漲幅都超過6%,國內行業龍頭阜豐集團同樣大漲。
對此,業內人士分析,這并不僅僅是因為南醫大用味精研制抗癌藥獲國家專利的刺激。更多是因為今年7月以來味精行業制定極高的淘汰產能計劃,以及今年環保力度空前增強,巨額環保成本造成中小企業壓力巨大,虧損企業紛紛關門。業內分析師表示,味精行業第三輪行業整合已經接近尾聲。
大幅淘汰落后產能
據了解,2013年,工信部將大幅淘汰味精落后產能,2013年計劃淘汰28.5萬噸,比2012年的14.3萬噸增加了一倍,幅度創歷年新高。其中,行業龍頭阜豐集團淘汰10萬噸,蓮花味精淘汰8萬噸,寧夏萬勝淘汰4萬噸。
申銀萬國分析師趙金厚表示,阜豐作為行業龍頭,首次被列入淘汰落后產能名單。由于味精屬于高污染行業,政府對環保問題的重視高于往年,今年淘汰落后產能的執行力度會較往年增強,即便價格持續上漲,小產能復工的概率將低于往年。據記者了解,長三角幾家中小味精加工廠商因不堪環保成本壓力大幅提升,紛紛關閉工廠。
據介紹,味精企業產業鏈為玉米加工-生產玉米淀粉-加工成淀粉糖-發酵成谷氨酸-谷氨酸轉化為味精。生產谷氨酸采用發酵技術,屬于玉米深加工,谷氨酸發酵過程中,會排放大量的污水和煙氣,需要環保投入,治理10萬噸的污水需要投入5000萬~6000萬元。
中金公司分析師高崢預計,味精環保投入比例占總生產成本的15%,環保資本開支大也構成味精行業的壁壘。因此味精小廠直接從外購買谷氨酸加工為味精。
目前,味精行業前5家企業產能集中度達60%。高崢認為,龍頭企業將受惠于小廠的產能關停。
第三輪整合近尾聲
據了解,從2003年至今,味精行業已先后經歷了三輪行業整合,分別在2003年~2004年、2007年~2009年和2011年。整合動力來自于兩方面:環保壓力和成本壓力。
國家2007年和2009年兩次出臺淘汰落后產能的政策,大批中小味精生產企業尤其是以外購谷氨酸生產味精的低毛利率、高污染企業迅速倒閉,味精生產企業由100多家迅速下降至20 多家。2009年出臺了限制年產能10萬噸以下企業發展的政策,關閉小型味精廠,味精企業約30%~40%的產能退出市場。
業內人士認為,目前,此輪開始于2011年的味精行業第三輪整合,已有接近尾聲的預兆。從2011年開始,整個味精行業面臨產能過剩,利潤逐級下滑。一些高污染、高成本的中小企業被迫離場。
據統計,目前全國約11家味精生產企業,33%的產能處于虧損狀態已近2年。隨著環保政策的進一步深化,高崢預計2014年味精行業的第三輪整合就將完成,新的一輪周期即將啟動。
味精行業經過三輪整合以后,目前國內產能分布情況為:阜豐集團目前擁有105萬噸味精的產能,居全國行業龍頭;梅花集團擁有年產能50萬噸,排名第二;由于產能過剩,利潤下滑面臨虧損,目前國內許多中小味精企業開工率不足30%,甚至接近完全停產。
梅花集團董秘楊慧興表示,對于下半年味精價格市場行業,企業主要關注兩方面,一方面是行業內淘汰落后產能執行情況;另一方面是味精行業限產情況,兩者都將從量上影響味精行業價格走勢。
短期來看,雖然味精價格近兩個月回落了15%,但這同樣更加劇了部分復產產能的死亡速度。業內分析師表示,味精市場價格的長時間低位僵持運行,致各廠家資金運轉出現一定困難,不占成本優勢的中小企業尤為嚴重。
來源:中國經濟網—《證券日報》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03583